返回首页

租的房子电视坏了,是谁修?

261 2023-12-29 00:29 admin

一、租的房子电视坏了,是谁修?

1. 应该是房东或者租赁公司负责修理。2. 根据租房合同,通常房东或者租赁公司会承担房屋维修和设备维护的责任,因此修理电视的责任应该由他们来承担。3. 如果房东或者租赁公司不愿意或者不能修理电视,可以考虑自己找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修理,但需要注意维修人员的信誉和技术水平,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租的房子老跳闸,该谁修?

这个事先要协商的。

不过像你这种情况,如果房东就是不刁你,你也托不起。所以还是要靠自己!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你的空气开关限流过小,换一个空开就搞定了!需要一把电笔买一个空开(你需要算一下你厨房所有要用的电器的功率和,按比这个总功率略大的空开)。首先拉下总闸,然后拆下老空开(最好踩在干燥的塑料凳子或其他绝缘物上)用试电笔分别测两根线,看测电笔灯不亮就可以不用踩凳子了空开依葫芦画瓢安上就万事大吉。注:如测电笔亮,千万不可将将两根电线短路或者手抓火线时还用手扶墙或者其他导体接触你!!切记!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万事靠自己了!

三、谁修的天坛

《谁修的天坛》是一部备受推崇的古代建筑文化研究专著,以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命名。书中作者对北京著名景点天坛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考证,旨在探究天坛的修建者与建筑技术,从而揭示出这座古代建筑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的重要场所。它包括主体建筑天坛、环绕其周围的围墙、祭坛、背阴墙等组成。这座建筑的规模庞大,其纯熟的建筑技术和完美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然而,谁曾修建过天坛,却是一个众多历史学家和建筑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历史记载与学术争议

史书记载天坛修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至十九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向天地祭祀,精心筹划修建了天坛。然而,这一观点也引发了许多学者的争议。一派学者认为,天坛建于明代,而另一派学者则持反对意见,认为天坛的修建时间更早,可能追溯到唐代。

支持天坛修建于唐代的学者主要依据天坛设计理念的变化和建筑风格的演变。他们认为,唐代天坛可以视为天文观测与宇宙融合的产物,建筑形式更为简洁、质朴,与现在的天坛有明显的区别。但是,对于这种观点尚无确凿的证据,具体修建者的身份仍然成谜。

在天坛建筑内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观念,这进一步加深了天坛修建者的探究难度。其中最知名的建筑是被称为“皇穹宇”的祈年殿,该建筑结构庞大而精细,充分展示了古代建筑的技术和智慧。它的修建历程一直备受学者关注,但关于修建者的争论仍层出不穷。

修建者身份的推测

对于谁修建天坛的问题,历史学家和建筑学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史料和考古发现展开了大量的推测和探讨。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修建者身份推测:

  • 明成祖朱棣:根据明代史书的记载,明成祖朱棣亲自筹划并下令修建天坛,这一说法得到了广泛认可。
  • 唐太宗李世民:支持唐代修建观点的学者认为,天坛的设计理念和唐代皇帝李世民的宇宙观相契合,因此天坛可能是他所修建的。
  • 其他修建者:也有学者认为,天坛可能是由多位皇帝联合修建的,或者是由名不见经传的建筑专家所主导。

继续研究的意义

谁修建的天坛这一问题,不仅考察了历史的真实性,还涉及到建筑文化的传承与演变。通过对天坛修建者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建筑的技术与设计理念,并进一步推动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研究。

对于修建者身份的进一步研究,需要历史学家和建筑学专家之间的多方合作。在技术手段上,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对天坛进行全面的测绘和勘探,以获取更多的建筑信息。在文献研究上,可以对史籍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从而找到更多关于修建者身份的线索。

总而言之,《谁修的天坛》这本专著不仅挑战了历史记载,也激发了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研究热情。通过继续研究修建者的身份,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欣赏天坛这一独特的古代建筑,也将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传承给后世。

With deep gratitude and appreciation, Your Blogger

四、红房子.绿房子.蓝房子.瑞典人.那问题.养鱼的是谁啊?

推理过程如下: 1、英国人住红房子 2、瑞典人养狗 3、丹麦人喝茶 4、德国人抽PRINCE烟 5、挪威人住第一间房子 6、挪威人住在蓝房子旁边。

得出蓝房子是第二间。7、绿房子在白房子左边;蓝房子是第二间;英国人住红房子。得出黄房子是第一间;挪威人住在黄房子里。8、黄房子的主人抽DUNHILL烟。得出挪威人抽DUNHILL烟。9、养马人住在抽DUNHILL烟的人旁边。得出蓝房子主人养马。10、黄房子是第一间;蓝房子是第二间;绿房子在白房子左边;绿房子主人喝咖啡;住中间房子的人喝牛奶。得出红房子是第三间;绿房子第四间;白房子第五间。住红房子的人喝牛奶。11、英国人住红房子。住红房子的人喝牛奶。得出英国人喝牛奶。12、丹麦人喝茶;英国人喝牛奶;绿房子主人喝咖啡;抽BLUE MASTER烟的人喝啤酒;挪威人住黄房子;挪威人抽DUNHILL烟。得出挪威人喝矿泉水。13、抽混合烟的人的邻居喝矿泉水;蓝房子是第二间。得出蓝房子主人抽混合烟; 14、丹麦人喝茶;英国人喝牛奶;挪威人喝矿泉水;绿房子主人喝咖啡;抽BLUE MASTER烟的人喝啤酒;德国人抽PRINCE烟。得出德国人喝咖啡,住绿房子;瑞典人抽BLUE MASTER烟,喝啤酒。15、挪威人住黄房子;英国人住红房子;德国人住绿房子;蓝房子主人养马;瑞典人养狗。得出丹麦人住蓝房子;瑞典人住白房子; 16、蓝房子主人抽混合烟;丹麦人住蓝房子。得出丹麦人抽混合烟。17、挪威人抽DUNHILL烟;丹麦人抽混合烟;德国人抽PRINCE烟;瑞典人抽BLUE MASTER烟。得出英国人抽PALL MALL烟。18、英国人抽PALL MALL烟;抽PALL MALL烟的人养了一只鸟。得出英国人养鸟。19、抽混合烟的人住在养猫人的旁边;丹麦人抽混合烟;丹麦人住蓝房子;蓝房子是第二间;英国人养鸟;英国人住红房子;红房子是第三间。得出第一间房子主人养猫。即挪威人养猫。

五、赵州桥是谁修的?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清水河上。

六、蜀道是谁修的?

     刘备。

     建国蜀汉后,蜀汉境内的几条蜀道,屡经战乱兵祸,木朽道毁,通行艰辛,急需修复。

  为了对付北方虎视眈眈的曹魏,刘备在汉中建立了军事基地,派大将魏延镇守。为了打通军输要道,刘备征集兵伕,修复了穿越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使通行条件大为改善,方便了四川和汉中之间的军旅及商贾往来。

七、鸭绿江是谁修的?

鸭绿江是天然形成的江河,不存在人工修建。

鸭绿江发源于吉林省的长白山南部,沿中国与朝鲜的国界线,自东北流向西南。河道途径吉林省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临江市、集安市、辽宁省的丹东市,以及朝鲜的新义州,最后在辽宁东港附近,流向黄海北部的西朝鲜湾。鸭绿江全长约795千米,大部分河道位于我国境内,流域面积达6.19万平方公里。

八、长江是谁修的?

长江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工修的。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位于东经90°33′~122°25′,北纬24°30′~35°45′之间。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九、新唐书是谁修的?

新唐书是由欧阳修,宋祁等人修撰的。1044年,宋仁宗认为五代时编写的旧唐书文采不明,事实零落,令欧阳修,宋祁等人重新修订唐朝历史,是为新唐书。新唐书于1060年编撰完成,在体系上首次出现兵志,选举志,系统阐述了唐朝的军事和科举制度,这是史书编写一个开创,为后来史书沿用。

十、长城是谁修的?

  中国长城产生于战国时期,战国时燕、赵、魏、韩、秦等都在各自的边界筑起了长城。秦始皇统一天 下后,把燕、赵、秦原有的北方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长万余里。由于时 代久远,残存于世的已为数不多,今山西大同北部、甘肃岷县城西等地还有秦长城。西汉在秦长城 的基础上,沿河西走廊一带向西增筑朔方长城和河西长城,经玉门关延伸到今新疆境内,以保护河 西走廊。北魏、北齐也多次修长城。隋代为防御突厥、吐谷浑,数度修筑长城。明朝建立后,为防 鞑靼、瓦刺而大规模地修筑长城。经过明代的增筑和修葺,长城到了明代,设施更齐全,工程构筑 更坚固,建筑技术更进步,防御能力更强,成为历代长城体系的典型,我们今天看到的主要是明长 城。所以,长城的修建不是一个朝代,也不是十年二十年,而是从战国到明朝,历经两千年,在这 两千多年间筑城活动从未停止过,无休无止。长城的修造者,不完全是汉人,少数民族也筑,无论 汉人或少数民族,只要有统治者入主中原,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首先想到的就是筑长城,可以这样说,修筑长城的活动贯穿了整个中国封建时代,先后有20个朝代修筑过长城,数量也不只一条。  一、嘉峪关的前身  嘉峪关,是明代所置之西北边防第一要隘,万里长城之西极锁钥、西域羌胡及外国使节入贡之要路。按《肃州新志》云:“嘉峪关,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乾隆《重修肃州新志》载:肃州有古关,名曰“石关”。在肃州西七十里,石峡天险。  所谓“有关无城”,即指此处而言。阚駰《十三州志》云:“延寿县,在酒泉郡西,金山在其东,至玉石障是也”。唐人释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肃州西行七十五里至玉门关,关在南北山间”。其次,敦煌遗书有宋人无名氏所著《西天路竟》云:自“肃州西行一日程,至玉门关”。由此可证肃州西七十里之石关,即西汉所置之玉石障,亦即最古之玉门关,南有玉山,北有金山(黑山)两山夹峙,中有孔道,形势险要,自古为通西域之门户,是嘉峪关的前身。  二、明初废玉门关改置嘉峪关  明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取河西,量地度形,乃弃瓜、沙二州地,在肃州西六十里之山坡要口,筑以关城,为中外之巨防、汉夷之分界。因其山名嘉峪山,遂以山名关,曰嘉峪关。但由于通西域大道,自古以来皆穿过古玉门关(石关峡)。自蒙古大军西征,修善了道路,多走石关以南之捷径,开辟了新道,延至明初,昔日之旧大道已废,军旅不复绕道石关峡。所以冯胜筑关于石关以南十余里的嘉峪山岗上,是因为道路的改移,而将其关略向南移而改置为嘉峪关。  初筑之嘉峪关,《肃州志》:“仅一土城,周围二百二十二丈、高一丈八尺,阔厚丈余,址倚罔坡,不能凿池,东西二门,各有月城”。以守备守之,并无长城(边墙)之属。  三、明代肃州筑长城之原因及其经过  1.由于明初国基初奠,被推翻的蒙元残余势力,不甘心于灭亡,遁据漠北,建号鞑靼,经常率兵侵扰北边,多次进犯陕甘宁边郡。据清人慕寿祺《甘青宁史》载:“明成化二年(1466年)  七月,鞑靼毛里孩犯边至固原,八月,又犯宁夏。因饬令筑陕西、延绥、甘肃一带墩堡、濠、墙,以防鞑靼”。此为明代筑北长城之起因。  2.弘治五年(1493年)四月,关外土鲁番回鹘部落崛起,其速坦(王)阿黑麻率众侵占哈密卫,捉去了哈密忠顺王陕巴(蒙古种人、元代肃王后裔),这时,哈密自成化中陷落已二十年,关外七卫,尽被土鲁番攻破,流民内徒至肃州,嘉峪关警报频传。  明廷以嘉峪关为肃州重要门户,必须严加设防,乃于弘治七年(1495年)谕令肃州改修嘉峪关,于弘治八年完工。在城堡西门外增筑坚固之重关和关楼三层,将旧城墙加宽加高为三丈五尺,增修外围罗城,城外更添堑壕暗道及布置鹿角梅花坑,增备防御。  肃北长城之修建  弘治十年(1498年),甘肃参将彭清,驻镇肃州,十一年五月,鞑靼小王子又犯甘肃边境,肃州副将杨翥击败于黑山。彭清于是征集民工创修肃州北长城:西起野麻湾、新城、两山口经明沙窝、下古城,跨北大河至暗门,全长七十里,约在弘治十三年修完(十五年彭清殁)。  正德元年(1506年),杨一清总制陕西、延绥、宁夏、甘肃等处防务。八月,杨一清建议修筑陕甘各边边墙。时,适值兵备李端澄驻节肃州,命承信校尉王镇督工修建嘉峪关城东西二楼各三层,高三丈九尺(13米),又添筑城关角墩共六座,敌台二座,以及悬格等共十数座,城内外又建官厅、夷厂、仓库及玄帝庙等建筑,于正德二年(1507年)二月完工。城楼既起,稚蝶连属,“望之四达、足状伟观,百里之外,了然在目”。而是时,关之两侧,犹未有长城也(注:这次不仅增修了嘉峪关城,与此同时,也增筑了总寨,临水、下河清、新城、金佛寺、下古城、塔尔湾、乱古堆(西店)、清水等九堡之城墙,均各培厚加高五六尺至七八尺不等,连旧城共高三丈五尺,共添筑墩台、角楼一百二十六座,增强了肃州全境防御力量。)  西长城之修建  正德十一年(1516年),土鲁番速坦满苏儿(阿黑麻之子)  越过嘉峪关攻肃州,肃州游击芮宁等十余人,迎战于城西南之黄草坝,自朝至暮,力战身死,十余人尽数英勇献身。继而兵备使陈九畴坚守肃州,击败满速儿之进攻。正德十三年,增筑肃州城防。自此,肃州边患,日见紧迫,关门昼闭,一日数警。  嘉靖十八年(1539年),大学士翟銮巡边,至肃州,以嘉峪关为河西第一巨防,发现古时遗迹倾圮,墙壕淤损(似乎弘治中曾也筑边于此?),乃于兵备李涵商议,建筑西长城,即自文殊山脚起筑,向北联接嘉峪关城西南角墩,又自东北角墩起,西北至石关东口止,共长二十里。嘉靖十九年春末开始起筑,当年修完,并截斩断山口,堵塞间道。又修竣城壕、外壕各一道,又于长城外添筑外墙、远墙各一道。东北与野麻湾长城连接。形成嘉峪关左右两翼之军事防御设施。  东长城之修建  隆庆五年(1571年),甘肃都御史廖逢节议题,自酒泉下古城至高台一段荒滩,防御空虚,乃议筑东长城:即自下古城堡北边墙大墩起,接筑边墙向东经夹边为大石岗之北,跨临水河、翻越鸳鸯池高地,向东连接高台镇夷边墙,长七十五里,隆庆六年修完。  自此,甘肃边墙始联通一线。万历元至二年,又进行全面补修。  四、清代对肃州边塞的补修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冬十一月,哈密回酋噶尔丹叛乱,诏昭武将军郎坦驻甘肃备防。三十三年,陕西总督佛伦提请奏准,谕令甘肃诸州提镇补修边墙。责成专司城防之副将、游击等,量给步战守兵工食、督保修理。  清咸丰三年(1853年),肃州知州李公祖,发现州城及嘉峪关边墙,多已倾圮,于是倡议劝谕全城土庶,捐资修补州城及嘉峪关边墙。于三年二月兴工,修复州城,四年补修边墙,工尚未完,而资金费用已尽,四年冬遂停工。  同治四年(1865年)四月二十三日,肃州回民暴动之前夕,惠回堡盘查哨及青头山猎户二百余名先攻占了嘉峪关城,并杀死巡检张开禧及关上居民无数。  同治十二年(1873年)九月肃州平定。十一月,左宗棠巡视嘉峪关,发现道路狭窄,墙垣有四处塌毁,送饬今驻防营筹措修整,每日按时开闭关门。并亲手题“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大字横额,悬挂关头,字大于斗。稍后,又嵌上陕甘学政吴大澄撰写的《安西颂碑》于关内。  同治十三年(1874年)秋七月,肃镇关防营始补修嘉峪关边墙。  五、嘉峪关形胜总览  按《肃州志》:嘉峪关,在州西七十里(实五十四里)嘉峪山之西麓,明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划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路必由此,土城周二百二十二丈”。明时设守备,驻守兵约千人,清初改设游击,并驻文职巡检,专司关城开闭,盘查询诘出入行人及一应日常行政事务。咸丰三年,重修关城。今城内外二重,相距仅丈余。内城东西二门,东曰光化门(瓮城门曰朝宗),西曰柔远门(瓮城门曰会极);外罗城共有三门,在西者为重关,额曰“嘉峪关”,在东南者(戏台东侧)为方木门,额曰“帷屏西极”,在东北者亦为方木门,无额识,为军糈辎重供输之门也。有古大道,可直通酒泉。南边墙起自外城西南角墩,一线直抵文殊山(元代以前均称嘉峪山)。北边墙起自外城东北角墩,东北连接野府湾边墙,另分一线西北直通石关峡东口,与古玉门关联通一气。沿边每隔五里一墩,边墙内外,间有烽台遗址形成烽火信息网络。关城东—里有木牌枋,上题“嘉峪东关”(今称牌坊梁),关西百步道左有石碑,上题“天下雄关”四个大字,落款为“嘉庆十四年肃州兵备李廷臣立”。关城西北五里大道上;有巨大木牌坊一,上题“肃州嘉峪西关”雍正十二年建,光绪八年重立。  民国十八年(1929年)之后关城无兵驻守,寺庙市集,日渐衰落,重关西楼,年久失修,为大风摧毁,残存四柱,无人管理。  但关上尚有居民五、六十家。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蒋介石曾视察河西,当地驻军,为迎接蒋的到来,便把关上居民,强行迁移城东牌坊梁。自此,嘉峪关城,空古无人。蒋介石登上嘉峪关,望风远眺,观瞻古关推姿,感慨之余,曾亲笔题“嘉峪关”匾额嵌置关门之上,上款“民国三十一年秋”,下款“蒋中正题”。并大书“水利救国”四字,图彻于关城东南公路南侧(解放后已毁)。  六、解放后之维修简述  1949年9月,酒泉解放,嘉峪关由部队驻扎。1950年,经酒泉县政府交涉收回,始由政府管理保护(后曾设专人看管),并予以抢修危楼。1958年,经酒泉县多次请求,国家拨款共15万元,对东西城楼、垛墙、女墙、井亭、游击府、及城外文昌宫、炎帝庙等,首次进行了大规模维修。1961年3周4日,国务院公布嘉峪关(等)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分酒泉置嘉峪关市,从此,保护维修由嘉峪关市管理。  1973——1981年,前后八、九年间,先后由中央及甘肃省数次拨款计30余万元,对嘉峪关城进行了全面规划,逐步修整,除保护文物古建、陈列文物展览外,并开辟了园林泉池,栽花植林,美化环境。同时还发展了旅游事业,修缮道路,建筑了商店和接待站。1983年,又将嘉峪关、酒泉等宣布为对外开放城市。  1985年,由国家拨款与群众捐献会计集资1000多万元,开始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便85年一年就完成了对城头敌楼、角楼(箭楼)和东西瓮城门楼的维修和加固工程。1986年又完成了关城至石关峡等处的长城补建,和边城“万里第一烽”的恢复工程,至1988年全部计划工程已维修完竣,遂使嘉峪关成为万世永存世人共瞻的西部名关——天下第一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