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比李鸿章大几多?
历史上曾国藩比李鸿章大12岁,成名立功也比李鸿章早。在1859年,李鸿章为了他的仕途,李鸿章投在曾国藩门下,成了曾国藩的幕僚。当时曾国藩已经有了很大权利。
李鸿章志向远大,年纪轻轻才思敏捷,有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但是毕竟年轻还是火候不够,遇到事不懂的收敛,常常急于表现自己,这样就给自己结下了不少仇恨。
曾国藩还是很欣赏李鸿章的,给他的评价也很高,说他有才有能。也愿意带着他,跟在他身边深受曾国藩的影响。
曾国藩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遇到事情会深思熟路很久,而李鸿章他比较果断做事利落,他们之间各有自己的长处,互相欣赏,两人亦师亦友
二、李鸿章的背景?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在晚清政坛活跃了几十年,涉及镇压太平天国,平定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日俄战争,签订了无数丧权辱国的条约。
他是清朝同治中兴的重要功臣,然而到了后期就成了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卖国求荣,的代名词!
三、李鸿章的父亲?
李文安
提到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的合肥,他的父亲叫做李文安,而母亲历史上没有记载她的名字,我们只能称呼为李氏。
四、李鸿章的才情?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这是清朝大臣李鸿章入京应试时所作的借以立志抒怀的作品,充分显示了作者的胸魄气略。
另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李鸿章《临终诗》: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五、李鸿章的府邸?
李鸿章故居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步行街中段208号,总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游客穿过一条繁华的步行街,在高楼大厦的背后,迎面看到一排江淮风格的老宅,让人仿佛回到100多年前的晚清时代。这就是李鸿章府邸。
六、李鸿章的出身?
李鸿章的爷爷是安徽合肥的农民,家有几十亩薄田,可算有产,“他的父亲李文安天资平平,8岁开始读书,到了13岁,同龄人考上秀才了,他才读完四书和毛诗,连年考试,年年不中。娶妻后,突然一路顺风,21岁中秀才,33岁中举人,37岁考上了进士,到刑部任职后,仕途一路顺畅。跟晚清名臣曾国藩是同年考取进士,跟林则徐之子同时在刑部当差。李鸿章的母亲一口气为李家生了六男二女,六男即李瀚章、李鸿章、李鹤章、李蕴章、李凤章、李昭庆兄弟,6个儿子全部培养成才。李鸿章的出身属于官宦子弟。
七、李鸿章的简历?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八、为什么李鸿章比曾国藩名气大?
你好,李鸿章和曾国藩都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李鸿章比曾国藩名气大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曾经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安徽巡抚、湖北巡抚、广东巡抚、北洋大臣等。他在甲午战争中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结束了中日战争,保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李鸿章在外交和经济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他倡导“洋务派”改革,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他积极推动对外贸易和修建铁路、电报等基础设施,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 李鸿章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也是他名气大的原因之一。他善于交际,对待各方面的人都极为得体,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远见、有胆略的政治家,能够在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成为当时中国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总之,李鸿章比曾国藩名气大的原因是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卓越的政治和经济成就,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手腕。
九、李鸿章去美国有多么大的震撼?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去美国访问确实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震撼。
首先,李鸿章去美国的访问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对外界的封闭思想观念一直很强,外国人几乎无法进入中国,中国人也很少有机会去外国。因此,李鸿章作为一个政府高官,他的访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触动和冲击。
其次,李鸿章的去美国访问使中国人首次目睹了西方的现代化和工业化水平。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有着先进的科技、先进的工业和现代化的城市。中国社会对这种先进水平的了解很有限,因此李鸿章的访问让中国人亲身感受到了外国的强大和现代化的程度,对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总的来说,李鸿章去美国的访问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震撼,不仅打破了封闭的思维模式,也让中国人对西方现代化的水平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启示作用。
十、关于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是中国杰出的近代化倡导者。作为最早认识到自强重要性的大臣之一,他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近代化努力的诸多方面。
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变革的鼓吹者,一个工业化的主张者,更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李鸿章是晚清高明的政治家。他毕生追求权力和官位,但从不以权害人谋私,而是为清朝谋取更多利益。
李鸿章许多事业的成功,都得益于他非凡的政治才干和他作为政治家的影响力。李鸿章是中国出色的外交家。他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务实地提出了“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这是通常情况下一个弱国外交家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唯一能做的,而李鸿章所做的努力远远不止这些。
他虽然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实,但是他至少保持了中国大部分领土的完整,推迟了中外战争的爆发。国人对李鸿章抱有成见,大概因为是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他一次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李鸿章的最大缺点在于他无法使事业善始善终,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虽是自责之词,却也一针见血,这也是李鸿章虽然投身于多项近代化建设,却无惊人成效的缘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