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赤壁分为周瑜的“武赤壁”和苏轼的“文赤壁”,诸君喜欢哪一个赤壁呢?

227 2023-08-08 09:49 admin

一、赤壁分为周瑜的“武赤壁”和苏轼的“文赤壁”,诸君喜欢哪一个赤壁呢?

最新更新

我更喜欢苏子的“文赤壁”——东坡赤壁!

湖北有文武赤壁之说,文赤壁位于黄州,是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贬黄州,在此吟颂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而著名;武赤壁位于赤壁市(原蒲圻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由东吴大都督周瑜亲自指挥,大破曹军的赤壁大战的遗址。

文赤壁地处古城黄州西北汉川门外,玉屏山、龙王山、聚宝山紧护其东北,长江环绕其西南。由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于此写了传颂千古的“一词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及前后《赤壁赋》),而命名为“东坡赤壁”或“文赤壁”。

这里的风景名胜令游人赞叹不已,其珍贵之处是那琳琅满目的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书画碑刻。苏东坡的《景苏园贴》碑刻,其字如江河流泻,是苏轼书法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被人称为“国中之宝”,书法评论家认为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相媲美,被世人推崇为“天下第三行书”,苏轼嵌于坡仙亭内的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字笔势苍劲,如暴风骤雨,飞动圆转,与其词章的豪放风格,相得益彰。

碑阁内还有苏轼手书的《赤壁赋》石刻,历代书法鉴赏家对此评价极高。这里保留有苏轼的画作两幅:一为《月梅》,一为《寿星》,均嵌刻于坡仙亭内。《月梅》画面,由半镰新月和一枝老梅组成,老梅虬枝苍劲,嫩枝秀逸,花蕊初叶,于清凄中露出一缕新机。《寿星》画面以“德、寿、殿、宝”四字组成,作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四月,据说是我国迄今所见的最早的一幅人物漫画。黄州赤壁除苏轼书画碑刻之外,明代郭凤仪于嘉靖年问所画的《东坡老梅》,也极为珍贵。



先请诸君欣赏苏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版本原因而有两处文字有所不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二、瓦工进场怎么跟瓦工交底?

1.泥瓦工进场交底前,一定要先提前按图纸要求弹线放样、摆砖

2.工程经理或设计师现场也必须到现场交底,对接确认砌墙位置

(很多公司会忽视这一步,设计师与项目经理根本不到场)

3.施工时,新旧墙交接的地方加钢筋,钢筋嵌入墙体,使新旧墙体交接更加稳固。

4.砖之间必须错缝砌筑,1/2墙体顶部斜砌,长度较小按照国标不用斜砌。

5.门头梁必须用成品过梁,起门洞承重效果。

粉刷时所有新旧砌墙交接处挂网,(防止开裂)墙身或天花基层必须用水淋湿

6. 所有新砌墙粉刷后用两米铝合金靠尺验收平整度,垂直度误差不超过5mm。

7.检查所有粉刷层是否空鼓

8.检查砌墙是否到位,泥瓦工还要检查各个下水口是否顺畅,是否堵塞

三、赤壁之战的赤壁在今日哪个位置?

聊到了武汉,并且介绍了武昌城与古荆州的历史演变和战略关系。这一次,我们聊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话题——“赤壁之战”,同样,我们还是采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来厘清一些误解。


赤壁之战,大家耳熟能详。赤壁在哪里?大家都知道在今天湖北省赤壁市江边的赤壁山,临江山崖上两个大字:赤壁。赤壁市以前本来叫蒲圻市,至少自三国就叫蒲圻了。1998年为了坐实赤壁古战场所在地,改为叫赤壁。

(蒲圻赤壁·武赤壁)

但我认为,“火烧赤壁”那个“赤壁”,并不在现在的赤壁市。


长江自城陵矶至武穴口江段,沿江不断有低山,这些山裸露的部分,都是红色岩壁,从这个角度上说,湖北的“赤壁”不在少数。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历史上,湖北沿江包括汉阳、汉川、黄州、蒲圻、江夏等地,都曾说赤壁在其地。


当然了,其中两个最知名,一个是“文赤壁”,一个是“武赤壁”。“文赤壁”就是黄州东坡赤壁,“武赤壁”就是通行说法中的蒲圻赤壁,即赤壁市的赤壁。

(黄州赤壁·文赤壁)

首先要否定的就是所谓“文赤壁”。


“文赤壁”在黄州赤鼻山(赤壁山),因苏东坡写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名满天下。

(苏东坡)

然而大家都知道此处不是赤壁古战场,因其文名,故称“文赤壁”,也算是对苏东坡的一种尊重。


为什么“文赤壁”地点不对呢?


从当时的军部署看,完全不可能。凡《三国志》正文记载的,刘备从当阳撤退,进驻的都是夏口;而事先刘琦、关羽驻扎的,也是夏口。夏口即在今天的湖北武汉。周瑜所部自柴桑沿江西上,先在夏口会合刘备所部,然后才与曹军交锋。夏口是孙刘联军的大本营。因此,赤壁战场只能在武汉上游,而不是在其下游。黄州赤鼻山在武汉下游,所以,苏老完全搞错了方位。

(“文赤壁”的地理方位)

同时,我认为,“武赤壁”的说法也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呢?那就是赤壁之战不仅仅是“火烧赤壁”这一次战术行动,而应该囊括自鲁肃携诸葛亮至柴桑开始,直到曹操败退回南郡的整个战役过程;其间孙刘联军与曹军发生多次战斗,整个战役至少应该分为若干个阶段。所以,如果要还原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应该是一条线,而不是一个点。然而,即使在火烧赤壁这个点上,现在的“武赤壁”的位置也不对。


火烧赤壁在哪里


为什么说火烧赤壁的战场不在“武赤壁”呢?


“武赤壁”因为得到教科书的确认,成为了公共知识。但是,流行的说法,不一定就是正确的说法。做历史研究,必须得依据可靠的史料,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没有史料就不说话;而且,一般来说,史料越早就越可靠,就越值得采信。这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规范。


由于记载三国历史的《三国志》这部书写得太简略,其中并没有说赤壁到底具体在哪里。这就给后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东晋南北朝时期,大家就在讨论赤壁地望的问题了。然而“武赤壁”被确定为赤壁古战场,已是唐代中期的事儿。唐代名相李吉甫著《元和郡县图志》,其中《鄂州蒲圻县》说,“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故诸葛亮论曹公‘危于乌林’,是也。”

这一说法是有理由的,因为这里的赤壁山,北临长江,大江对面即是乌林。在我们的想象中,双军对垒,短兵相接,一气呵成,酣畅淋漓,这战事就了了。这一形势虽然曾经被当作是赤壁战场在“武赤壁”的证据,但是战争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这又是后话。


然而,早在南北朝时期,刘宋盛弘之的《荆州记》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却不这样认为。

我们以前讲过南北朝时期湖北地区对于南方政治、军事形势的重要性,即所谓“保扬必保荆”,因此,关于湖北的地理风俗人情,当时出了很多书,而且这些书也大多也是靠得住的。《荆州记》就是其一。郦道元虽说没有到过南方,但他写《水经注》时参考了大量南方的书籍,其价值在史学界也是公认的。


盛弘之在《荆州记》中说:“蒲圻县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于)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

(盛弘之《荆州记》书影)

这段记载至少说明三个问题。


● 第一,明确指出赤壁在长江南岸;因此,那些赤壁在长江北岸的说法如汉阳、汉川等等统统站不住脚,被否定了。


● 第二,“蒲圻县”当指蒲圻县治,从蒲圻县治沿江向下100里,才是赤壁。根据相关研究,当时蒲圻县治在现在今嘉鱼县西南赵家洲石矶头一带,在乌林的下游,离乌林约50里。


● 第三,乌林在西,在长江上游;赤壁在东,在长江下游,两地相距160里。这与上文所言都说明,乌林、赤壁并不在一处,而是相距甚远!而且,盛弘之明确指出,“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上破”,指的是逆流而上仰攻!


可以说,盛弘之的《荆州记》直接否定了乌林与赤壁隔江对峙的形势;而且指出,赤壁在乌林下游160里,在蒲圻县下游100里。


那赤壁到底在哪里呢?


再看《水经注・江水篇》的记载。

(郦道元《水经注》书影)

《水经注・江水篇》曾提到“上乌林、中乌林、下乌林”。其中说:“江水左迳上乌林南,村居地名也。又东迳乌黎口,江浦也,即中乌林矣。又东迳下乌林南,吴黄盖败魏武于乌林,即是处也。”在这里,郦道元只说了“乌林”是战场,并没有提到对岸的“赤壁”!


乌林在哪里?其故址即今湖北省洪湖市东北的乌林村。


那郦道元认为的赤壁又在哪里呢?


《水经注・江水篇》接着说:“江水左迳百人山南,右迳赤壁山北,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江水东迳大军山南,山东有山屯,夏浦,江水左迤也……右则涂水注之。水出江州武昌郡武昌县金山。江水又东迳小军山南,临侧江津,东有小军浦。江水又东迳鸡翅山北。山东即土城浦也。”


郦道元指明长江过了乌林,又流经很多地方,才到赤壁山,并且明确说这里就是黄盖诈降的地方。已知这个赤壁山对面的百人山是今天武汉市汉南区的纱帽山,这个赤壁山,就是今天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长江边的赤矶山!(敲黑板


再回到盛弘之的《荆州记》,已知乌林地望,那相距160里是在哪里,哪里就是盛弘之认定的“火烧赤壁”的“赤壁”。


要知道,在历史时期,长江的主泓是摆动的;也就是说,从秦汉、三国到南北朝隋唐,长江的河道和流向是有变化的。研究表明,南朝及其以前,长江乌林至武汉江段,属于顺直分汊河型,自乌林至武汉,基本是一条直线;而隋唐以来,该江段演变成为弯曲分汊河型,开始向北弯曲再折向东。如果把长江拉直,从乌林向东160里,正好又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镇赤矶山。(再次敲黑板

(乌林—蒲圻县—赤壁形势图。引自张修桂《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火烧赤壁”的“赤壁”,就在武汉市西南赤矶山。


火烧赤壁,发生在武汉!


(这次不敲黑板了,直接duang!duang! duang!)

上面《水经注》说过,长江过赤壁山,又东迳大军山、小军山之南。而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汉阳军景物下》说,“大军山、小军山在汉阳县,昔吴、魏相持,陈兵于大、小两山,故有大军、小军之号。”经实地考察,《水经注》所说大、小军山和今天武汉市西南长江左岸的大、小军山形势完全一致。

(赤壁战场长江两岸形势图)

“火烧赤壁”今何在?站在武汉市金口古镇中山舰博物馆西望可以遥想当年战场之宏大。

(武汉市金口古镇中山舰博物馆)

不仅如此,从当时曹军与孙刘联军双方的军事部署来推测,“赤壁”在江夏赤矶山也是合理的。


当时,曹军20余万,孙刘联军约有5万,兵力对比如此悬殊,孙刘联军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重点防守夏口大本营,而同时在外围进行设防,逐级防御。如此,在武汉外围上游的大军山、小军山、赤矶山一带设防是完全可能也是必要的,而到“武赤壁”去设防,则显得太远,会造成兵力分散,于整体战局不利。

(孙刘联军夏口大本营与曹军乌林大本营位置关系图)


赤壁之战全过程


既然明确了火烧赤壁的准确地点,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赤壁之战”的全过程。

(赤壁之战形势图)

此战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火烧赤壁


公元前208年9月,曹操攻占南郡(郡治江陵,今湖北荆州),水陆大军20余万浮江东下。此时,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周瑜与刘备合兵夏口(今湖北武汉),水陆兵力共约5万。


10月,曹军前锋部队与孙刘联军前哨部队在今武汉市西南江夏区金口镇附近长江江面遭遇,孙刘联军部署于江南赤矶诸山以及江北纱帽山、大军山、小军山。


“初一交战,(曹)公军失利,引次江北”。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估计的曹军弱点全部暴露,曹军始以铁链连接舰船首尾,停靠长江北岸,一字排开,绵延数十里,并于北岸扎营,在乌林设大本营。


敌众我寡,孙刘联军必须速战速决,于是黄盖诈降,从“赤壁”出发,“时东南风急”,火攻曹军战船,大火延烧至岸上营寨,“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第二阶段:夺取乌林大营


紧接着,“(刘)备与(周)瑜等复共追”,孙刘联军水陆两路出动,乘胜跟踪追击,真捣曹军大本营乌林,夺取曹操大营。攻击乌林时,乌林对岸的“武赤壁”应该也是孙刘联军的据点。赤壁之战不是发生在一个“点”,而是发生在沿江一条“线”上。所以“武赤壁”也是整个赤壁之战的一个组成部分。


乌林决战才是整个赤壁战役的关键和核心。我们现在通称这次大战为“赤壁之战”,其实在早期的史料中,大多时候是被称“乌林之役”的。专门记录三国时期吴国历史的《三国志・吴书》就称之为“乌林之役”。《三国志》的《鲁肃传》、《程普传》、《甘宁传》和《吕蒙传》等也都说“破曹公于乌林”。因为打下曹操大营,曹操彻底失败退走,战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东吴官方对这场大战的认识。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将“赤壁之战”称为“乌林之战”更为准确一些。这样来说,乌林对面的“武赤壁”确实也但得起“赤壁之战”主战场之名,只是不是“火烧赤壁”的地点而已。


第三阶段:败退华容道


乌林大营失守,曹操尽焚江上残余战船和巴丘湖曹由洲上的后援舰队,自乌林沿“华容道”由陆路撤回江陵,又“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至此,“赤壁之战”结束。孙刘联军又水陆并进,继续追杀至南郡,这是后话。


那么问题又来了,“华容道”在哪里?


顾名思义,“华容道”是因道路通过华容县而得名。这个“华容”,不是现在湖南的华容县,更不是湖北鄂州的华容区。


这个华容县,是西汉时期以楚国的章华台为中心而设置的一个县,直到南朝的梁代,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比如云梦泽水面的推移,才废掉了。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展,其县治应该位于今天湖北潜江县城西南的龙湾区马场湖村。


确定了华容县在哪里,横贯于今江汉平原中部的“华容道”的具体走向就清楚了。“华容道”的东南端起自今洪湖市东北的乌林村,中经今潜江县龙湾华容县故城,西北直抵南郡治所江陵县,全长约300里。


这300里“华容道”,东段约60里属长江城陵矶―武汉江段西侧泛滥平原,路况很好。中段约80里属于著名的云梦泽,所以《三国志》注引《山阳公载记》记载,曹军败退华容道,“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陷籍,陷泥中,死者甚众”。这个大家从《三国演义》中都知道了。过了这一段,就进入160里的“华容道”西段,西段属江汉陆上三角洲,有自然堤,路况不错,通行条件很好。


因此,“华容道”通行最艰难的就是中间80里,过了这80里,曹操基本上就算是逃过一劫。同样是《山阳公载记》说:“(曹)军既得出,(曹)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曹操过了华容道中段,大喜,告诉诸将,要是刘备早放火,大家都无活路了。曹操倒是一个很乐观的人。


由此可见,华容道难走,不是关隘险峻,而是道路泥泞。

(华容道在今天的位置。引自张修桂《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

即使在今天,这个区域的仍属于“湿地”。


看看多个版本的三国体裁的电视剧,都将关羽放曹操的一幕取景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崇山峻岭之间,不知是否是剧组经费不足的原因所致?

(1994《三国演义》中华容道剧照)

(2010《新三国》中华容道剧照)

没机会读《三国志》的观众就很容易被这样的戏剧表现手法带偏,形成错误的刻板印象,再碰到

下图这样的场景,拍照留念发朋友圈就不足为奇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再回到正题,曹操退回北方,标志着曹操一统中国的计划受挫;而且曹军在短时间内无力组织第二次进攻,而同时刘备也趁机占有荆州江南四郡,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地盘,天下三分的格局基本形成了。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滚滚长江、巍巍赤壁俱在,只是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鲁肃、周瑜等英雄人物,“都付笑谈中”了。


参考文献:

张修桂:《赤壁古战场历史地理研究》,《复旦学报》2004年第3期;

张修桂:《〈水经・江水注〉枝江—武汉河段校注与复原(上、下篇)》,《历史地理》第23、24辑;

朱绍侯:《赤壁之战曹军是大败不是小败――与何德章同志商榷》,《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4期。

以上是华中科技大学夏增民老师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赤壁大战战场位置与战争进程进行的分析。夏老师在华科普及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知识已有10余年的时间了,目前最新上线《城市与文化遗产》这门MOOC课程,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其中着重介绍了西安、南京、洛阳、开封、杭州以及武汉和泉州等有代表性的城市。

本文即是在讲武汉城市内容的时候所做的扩展。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内容,请长按下面的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到夏老师的MOOC课程,欢迎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向夏老师提问或留言,夏老师一定会积极向大家解答。对大家兴趣集中的问题,也会再推出后续专题。

四、瓦工收费明细?

瓦工收费就是安平方来算的大概30块钱一个平方

五、瓦工验收标准?

二、瓦工验收标准是什么?

1、墙角粉刷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墙面粉刷做到平整收光。

2、瓷砖的剖面排放,必须注意美观,边角剖面的直条应放在比较陷落的拐角为宜。

3、镶贴瓷砖须按照室内装饰标准找出地面标高,按墙体面积计算纵横片数,并弹出水平线和垂直控制线。

4、墙地砖与基层应粘结牢固。四角平稳、不得起翘、空鼓等问题出现,所有出水口及插座开口。大小必须符合要求。不得影响整体美观。

5、墙地砖砖缝不得大于1.5毫米,勾缝均匀,施工完善后业主签字验收所有瓦工垃圾清理干净。

6、施工前墙地砖必须用水浸泡2小时(全瓷玻化砖除外),在施工时确保所有地漏下水畅通无阻,如有阻塞,一经发现后果自负。

7、铺贴墙地砖颜色须一致,品种、规格要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裂纹、缺棱掉角等现象。

8、为了确保施进度瓦工进入施工现场前所有材料须购买到位,以免延误工期。

9、瓦工进入现场必须确定所有拆除工程位置(封门、打墙、开门)及粉刷工程的完善。

六、瓦工贴砖文案?

当你决定要在家里进行装修的时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一个优秀的瓦工。他们会为你打造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居住环境。而在所有的瓦工中,贴砖工人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种。

一个优秀的贴砖工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技术,还需要对细节有着超凡的敏感度。他们对于每一块砖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从颜色到大小,从形状到质量,每个细节都必须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完美的效果。

当瓦工开始工作的那一刻,他们就进入了一种专注而神秘的状态。他们先是测量房间的尺寸,计算出需要多少砖头,然后开始一块一块地贴上去。在贴砖的过程中,他们会用尽各种手段来保证每一块砖头的位置和角度都是完美无缺的。

如果你站在贴砖工人的角度,你会看到他们在工作时的迷人场景:他们全神贯注地站在地板上,用着各种工具调整着砖头的位置;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会跪在地上,用着镊子把小块砖头黏在一起;还有一些人则会用着锤子和钉子,把砖头固定在墙上。这些工人在贴砖的过程中,仿佛变成了一支精密的乐队,他们的工作配合得天衣无缝。

最后,当贴砖工作完成之后,你会惊叹于这个简单却充满魅力的过程所带来的结果:一个美丽而完美的房间,让你宾至如归。而这一切,正是因为那些努力工作的贴砖工人们的付出和奉献。

七、瓦工粉墙技巧?

首先将墙面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再用砂纸打磨平整,有凹凸不平的地方用白水泥或腻子修补平整即可,然后搅拌水泥,搅拌之后静待30分钟,等到表面的气泡充分消除,再开始上墙粉刷。

接着刷底漆,将水和乳胶漆按照合适的比例均匀调制,再涂刷在墙面上,最后涂刷面漆和乳胶漆,一般均匀涂刷三遍,每一遍需等上一遍完全干透才可进行。

八、瓦工放线技巧?

其实也很简单你就用一条透明的小水管装上水两头留一点点空不要装满(管内的水不要有空气)在你要贴墙砖的房间里任意选择一个点为基点(高度随意)一个人把水管的一头的水位端点按在基点上(假设为A点)另一个人拿另一头在阴(阳)角上按住(假设为B点)上下移动当A点水位与基点重叠时停止B点做上记号依次把该房间的所有阴阳角都做记号弹上墨斗线这样一条平水线就出来了贴砖的时候只需要以该线为基础用尺量量的就可以了考虑你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贴的时候最好就是通三条线横缝一条竖缝一条砖面一条

九、先进瓦工工具?

以前抹灰的抹子,现在分方的,圆的,宽的,窄的,砌墙的大铲,现在分桃形状的,三尖的,长的,东北人用的大铲都是长方形的,河北用的是桃形状的,全国个各地方用的瓦工工具各不相同,各有各的优势,总体来说我感觉还是东北,河北的瓦工工具好用些,

十、瓦工怎么找?

答瓦工可以发布招工广告找,大部分农民工都会瓦工活,也可以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或者到原来的建筑公司联系招聘,他们这方面信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