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瓷器和丝绸还是瓷器和铁器?

295 2024-03-17 04:15 admin

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运瓷器和丝绸还是瓷器和铁器?

主要是瓷器和丝绸,那时是中国瓷器鼎盛时期

二、海上丝绸起始城市?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在秦汉时期所形成,发展于三国和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是已知最古老的海上航线,也是古代中国和外国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分在陆上丝绸之路前就已出现,是古代海道交通大动脉。

我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由泉州、宁波以及广州三个主港与其它支线港所组成。在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以广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牵头城市,并联合宁波、南京以及福州等地区进行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申遗工作。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我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并成为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往来的重要历史途径,从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三、海上丝绸之路为什么不叫瓷器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这种称呼都是后人给起的,随着学者的挖掘史料才让大家都知道原来中国古代也不都是闭关锁国,原来海上贸易也很发达。既然陆上的丝路已经那么有名了,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就取个“海上丝绸之路”。

并且陆上的“丝绸之路”随着大量使用,内涵已经转变为中国和国外的贸易之路,那用“海上丝绸之路”也不影响内涵。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除了瓷器,还有茶叶,无论叫“瓷器航道”还是“茶叶航道”都不全面。

综合起来,还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叫得响。

四、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州还是泉州?

看到有些人连郑和下西洋的出发港是福州这样有大量文物佐证的问题也要造假,想想还是写点。

所有回答都没答到一个关键的问题。 船。 离开船这个工具谈什么起点就没意义了。

中国的古代帆船分为三种,浙江及以北的主要是沙船,福建的称为福船,广东及以南的是广船。这三种船中最大的区别是沙船和广船是平底船,吃水浅,适合近海航行,而福建生产的福船是尖底船,吃水深,所以福船是中国帆船中最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

福州人有一个从古到今一直从事的行业 --------造船。

由近海船和远洋船,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有海外贸易的港口做个分类,坐商港口(远洋能力一般,主要靠地理位置吸引外商)比如广州等。行商港口(以远航到对方国家贸易为主,某些时段也作为坐商)以福建的福州、泉州、漳州为主,宁波可能也算。

有了这个分类,问题就好解决了。

坐商型的港口最辉煌的起点当然是广州了。广州的地理位置太优越了,任何南海来的外商基本上都会选择广州作为交易港,所以广州最早的海丝文物是汉代的,福建的地理位置差,福建迄今发现最早的海丝文物是在福州发现的唐代文物。

行商型港口主要是福州和泉州,我倾向福州,泉州海丝史太短了,还是色目人主导的。

福州最早是在汉代以东冶的名字,作为南北方物资转运港记上史书的。其后福州人开船四处闯荡的记录颇多。

比如资治通鉴记载:六朝梁末,福州称为晋安郡,福州人陈宝应攻略江浙一带,当时江浙东境闹饥荒,会稽尤甚,饿死者十占七八,饥民多卖身求活。时晋安丰收,陈宝应乘机发兵,从海道攻占临安永嘉会稽余姚诸暨等地。又运去大量谷米,取回大量玉帛、人口,江浙间能驾驭舟车者也多投归闽中。陈氏由此资财大增、兵多将广,晋安的势力一时强盛。

福州造船见于史料的最早是在三国东吴时期,孙权曾在今天的福州开元寺以东,设立造船机构“典船校尉”,“谪徒造船于此” 。公元269年吴国派大军从南台(今天的福州仓山区)进攻交趾(越南河内),这证明福州南台港是吴国的海军基地和造船中心。

隋朝时,福州人已经知道琉球国(今天的日本冲绳县)在福建的东面,甚至连航程也已经明确,“琉球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土多山洞。”

唐朝天宝三年(公元744年),鉴真和尚与日本人荣壑、普照到福州买船以东渡日本。

迄今福建发现的最早的海丝文物 -----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这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福建的闽国第三主王延钧妻刘华墓出土的。所谓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这种釉陶器起源于古波斯地区,我国隋、唐、五代的陶瓷器中基本不见,因此,不可能是我国古代窑口的产品,而是从古代波斯传入的波斯陶瓷。由于墓葬是五代的,所以这瓶子应该是 9世纪以前波斯产的,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到达福州。

唐朝和五代闽国时期,福州与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印度的海上贸易更加频繁。天成三年(928年),“新罗僧洪庆自唐闽府航载大藏经一部至。”;唐大中七年(公元853年)日本人圆珍和尚随商船来到福州,在福州开元寺就中天竺般恒罗学悉昙。据《入唐五家传》记载,咸通六年(865年),有日本商船“自大唐福州得顺风五日四夜著值嘉岛”。

天佑三年(906年)又有“西天国僧声明三藏”来福州讲经布道。此外,当时大批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的商人也蜂拥而至福建沿海口岸(包括福州)贸易,以至有“海夷日窟,风俗时不恒”的说法。

有些人谈到唐朝泉州如何如何,其实说的是福州,当时的泉州改名福州,把泉州地名给了今天的泉州,今天的泉州没有任何文物可以作证唐朝的海丝历史,而福州还有一个著名文物可以佐证: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

这是唐朝皇帝表彰闽王王审知治闽功绩以及记载了开辟甘棠港的历史。

宋朝福州太守蔡襄的《荔枝谱》载:“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

天禧三年(公元1019)福州人卢煊等率一百人组团赴高丽经商,举国轰动;宋朝进士洪迈编写的《夷坚志》记载:“绍兴二十年(1150年)七月,有舟自东南飘至甘棠港(福州港),载三男子一妇人,沉檀香数千斤,自言家在南台(福州仓山区),出国十二年始归闽县”,这说明在宋朝已有不少福州人侨居海外。

南台,也就是南台岛,就是今天的福州仓山区,当时已经成为客商往来的大港。南宋大诗人陆游在福州时写了一首南台的诗。《渡浮桥至南台》写到:“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可见当时福州南台的繁荣辉煌。

南宋到元末应该算是泉州的辉煌期,但是泉州也只是海外贸易的众多港口之一,可能是最大,但并不唯一,有很大的短板。这短板就是北向日本琉球贸易。众所周知,泉州市舶司很长时间是由色目人掌控的,色目人从南海而来。只对东南亚以及阿拉伯地区的航线感兴趣,对于北上日本、琉球、朝鲜没什么兴趣,所以这一时期南向贸易港口主要是泉州和广州,而北向贸易主要港口则是福州和宁波,这是日本冲绳大学学者对日本沿海出土的文物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明代,福州长期在远洋船舶制造上的优势终于受到朝廷的重视。据《明成祖实录》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五月辛巳,命福州都司造海船百三十七艘”。“永乐二年正月……癸亥,将遣使西洋诸国,命福州造海船五艘。”福州成为郑和下西洋海船的主要造船基地。每次下西洋前郑和都要在福州太平港停留很长时间,有时多达十个月,等待造船以及招募水手。

郑和在福州长乐留下了不少文物

天妃灵应之记碑

郑和钟

圣寿宝塔当年是俯瞰太平港的瞭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进入太平港的航标塔

可笑郑和有这么多文物留在福州,居然还有人硬要把郑和史迹拉到泉州去,哈哈。

明清两代福州海外贸易还有一个重要地点:琉球

福州人最早发现并经营琉球航线,明初,琉球中山王察度在朝贡时提出要求赐予一些中国人丁,以便更好地学习中国文化及来往通商,朱元璋接受察度王的邀请,赐闽中舟工三十六姓,主要是以福州人为主,称为闽人三十六姓。迁往琉球后,他们主要集聚在久米村,故日本亦称闽人三十六姓为“久米三十六姓”。闽人三十六姓的后裔世代负责航海、造船、外交文书的编写、翻译、对华贸易等事务,因此在琉球社会中地位较高,诸如外交官等高级职位,多有三十六姓后裔担任。今天冲绳县首府那霸市,建有一座中国式园林公园称为福州园,就是为了纪念两地几百年的历史渊源。福州本地也建柔远驿供琉球人学习时居住。

柔远驿

清朝,中国整体上落伍了,福州作为通商口岸之一,有一段时间,中国40%的茶叶出口是通过福州,但是这时中国的远洋航海技术已经落伍了,这条福州到伦敦的茶叶航线是由英国的帆船运营的。

福州人对东南亚也是有经营的,比如甘薯,就是福州人陈振龙从东南亚引种回福州的。

所以就行商而言,可能最繁荣的一小段时间属于泉州,元末之后,泉州港沉沦至今,福州则是历朝历代都能够有所表现,而且作为中国从古代到红朝建国前,中国最重要的远洋造船基地,参与了中国最辉煌的郑和下西洋,从帆船到轮船再到铁甲舰,福州造船史就是浓缩的中国造船史。

最后,丝绸之路电影节,这是国家主办的,轮流在西安和福州主办,这或许可以说明官方对这事情的态度吧。

五、海上丝绸之路别称?

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也可称为[ 陶瓷之路 ]

陶瓷之路:中国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曾在给《龙泉市地名志》作的序中写道,“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无处没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青瓷,特别是龙泉青瓷开拓出来的.”

在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馆,都以收藏中国的青瓷,尤其是龙泉窑青瓷为自豪.在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以收藏的中国瓷器闻名于世,中国陶瓷的数量多达12000余件,其质量之精,有些国内罕见,还有些属孤品,几乎达到了组成中国陶瓷史的整个体系.这其中,许多都是龙泉青瓷.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站,在它的托普卡皮、莎莱博物馆收藏的1万多件中国古瓷器中,龙泉青瓷达1300件之多

六、海上丝绸之路精神?

1、和平合作,就是通过坦诚对话、深入沟通进行平等交流,不断深化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形成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将政治关系优势、地缘毗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优势、持续增长优势。

2、开放包容,就是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这是丝绸之路精神最显著的特征。

3、互学互鉴,就是在尊重文明多样性、道路多样化和发展水平不平衡等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互利共赢,就是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通过互惠合作,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共同谋划利益和福祉,进而实现互惠互利的共赢发展。

七、海上丝绸之路明朝?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也是世界历史发生突变的重要时期。15—17世纪是西方所谓的“大航海时代”,把世界的东方和西方更为直接地碰撞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国际性格局。而在中国,传统的大一统中央集权体制进一步得到延续和强化;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的进步更多地体现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层面上。面对西方商人与殖民主义者的东来,古老的中国政治体制与民间社会,被迫衍生出相应的对应之道。这些对应之道,构成了明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展模式。我们今天重新思索明代“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发展模式的历程,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八、海上丝绸之路城市?

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1913年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九、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

        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经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东方海上丝路从胶东半岛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

十、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哪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兴?

1. 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于唐朝时期。2. 唐朝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逐渐发展,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形成了一条连接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海上贸易路线,即海上丝绸之路。3.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