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市公司年报非标可以重新审计吗?

266 2024-05-30 20:15 admin

一、上市公司年报非标可以重新审计吗?

上市公司年报非标不可以重新审计,因为审计报告是针对本年度上市公司的年报发表的审计意见,并且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已经跟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沟通,如果被审计单位在发表审计意见前解决了所有的问题,那可以发表标准审计意见,如果进行了改进,那只能下一年度改善审计意见。

二、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报告分布领域

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报告分布领域解读

非标审计报告是指与一般财务报告不同的审计报告,它通常针对上市公司特殊的财务数据,如非经常性损益、资产减值准备等,具有较高的难度和专业性。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报告分布领域是指这些非标审计报告在特定领域内的分布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报告分布领域,我们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非标审计报告。非标审计报告主要涉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的非常规项目,例如与上市公司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或费用、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

非标审计报告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分布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分别来探讨这些影响因素。

经营行业

上市公司所在的经营行业对其非标审计报告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某些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财务报告中可能存在较多的非常规项目。例如,科技行业的公司可能会经常性地进行研发活动,并因此产生一些研发支出,这些研发支出可能需要被计入非标审计报告中。

此外,某些行业的监管政策可能也会对非标审计报告的分布产生影响。例如,金融行业的公司在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未实现的损益,这些损益需要被计入非标审计报告中。

公司规模

上市公司的规模也是影响非标审计报告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会有更多的业务活动,其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更多的非常规项目。例如,大型制造业公司可能会拥有较多的资产减值准备,这些资产减值准备需要被计入非标审计报告中。

此外,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往往有更加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业务模式,这也增加了其财务报表中非常规项目的数量。例如,一家多元化的跨国企业可能有多个子公司和联营企业,其财务报表中可能存在多种非常规项目。

审计师的专业水平

审计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非标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数量。高水平的审计师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哪些项目需要计入非标审计报告中。而低水平的审计师可能会将一些应计入非标审计报告的项目遗漏,或者错误地将一些不应计入非标审计报告的项目计入其中。

因此,上市公司需要选择具有高水平的审计师进行非标审计,以确保非标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管要求

监管要求是影响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报告分布的一项重要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上市公司的审计要求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将一些特定的项目纳入非标审计报告中,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不予纳入。

此外,监管部门对非标审计报告的要求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上市公司需要密切关注监管部门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及时调整其非标审计报告的编制。

结语

上市公司非标审计报告分布领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非标审计报告。同时,上市公司应该重视非标审计报告的质量,选择高水平的审计师进行非标审计,以确保非标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上市公司非标准审计意见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存在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及重大不确定事项等。 3、保留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是存在影响重大的错报。 4、否定意见:说明审计师认为财务报表整体是不公允的或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5、无法表示意见:说明审计师的审计范围受到了限制,且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广泛的,审计师不能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

四、非标审计什么意思?

非标审计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除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外的其他类型审计意见,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含带解释性说明的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

非标准审计报告有两种:

1、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如带强调说明段的;

2、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此种又可分为: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五、审计非标意见的后果?

您好,审计非标意见可能会导致以下后果:

1. 降低公司的信誉度:非标意见可能会被视为对公司财务状况的质疑,从而对公司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2. 影响股票价格:非标意见可能会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投资者可能会因为担心公司的财务状况而减少对公司的投资。

3. 增加借款成本:银行和其他借款机构可能会因为非标意见而担心公司的偿债能力,从而提高借款成本。

4. 招致监管机构的关注:非标意见可能会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导致更多的审计和监管。

5. 增加公司的财务成本:为了避免再次获得非标意见,公司可能需要增加财务成本以改进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

六、非标审计意见是什么意思?

 非标审计意见是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简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是指注册会计师出具的除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外的其他类型审计意见,包括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含带解释性说明的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

七、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含义?

1、非标准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出具的除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外的其他类型审计意见。

2、包括了带强调事项段,或其他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

八、上市公司年报非标的后果?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非标”年报可不仅是面子问题,而且很有可能决定上市公司的命运和前途。

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上交所将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连续两年被出具“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公司将有可能被暂停上市。

九、政府工程审计可以单方面出结果吗?

在审计过程中就造价认定需建设,施工,审计三方共同认定。但审计如果认为审定结果合法,其他方不签字认可也可出报告。其他方不服可以申请裁定或复议

十、国家审计结果准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公布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第四条 审计机关可以通过下列形式公布审计结果:

(一)广播、电视;

(二)报纸、杂志等出版物;

(三)互联网;

(四)新闻发布会;

(五)公报、公告;

(六)其他形式。

第五条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涉及重大事项的,应当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

第六条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第七条 审计机关可以按照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下列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

(一)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

(二)社会公众关注的;

(三)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布的。

第八条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在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进行。

第九条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的商业秘密,并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

第十条 审计机关举办新闻发布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报批和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形成的有关材料,应按有关规定整理归档。

第十二条 未按照有关规定擅自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审计署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的《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审法发〔1996〕362号)同时废止。

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肃审计纪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所称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指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职业胜任能力和职业责任。

第三条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审计工作,并遵守国家审计准则。

第四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合理谨慎、职业胜任、保守秘密、廉洁奉公、恪尽职守。

第五条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 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回避。

第七条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忠诚老实,不得隐瞒或者曲解事实。

第八条审计人员在执行职务特别是作出审计评价、提出处理处罚意见时,应当做到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第九条审计人员应当合理运用审计知识、技能和经验,保持职业谨慎,不得对没有证据支持的、未经核清事实的、法律依据不当的和超越审计职责范围的事项发表审计意见。

第十条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符合规定的学历,通过岗位任职资格考试,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并保持和提高职业胜任能力。不得从事不能胜任的业务。

第十一条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会计、审计、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

第十二条审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应当达到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第十三条审计人员对其执行职务时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在执行职务中取得的资料和审计工作记录,未经批准不得对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第十四条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审计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

第十五条审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国家审计的权威,不得有损害审计机关形象的行为。审计人员应当维护国家利益和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审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由所在审计机关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十七条 本准则由审计署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审计署于1996年12月16日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审人发〔1996〕355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