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场地入口宽度?
出入口硬化标准:建筑工地出入口内硬化路面不少于20m,路面宽度不小于出口宽度
二、建筑场地的形成?
用彩钢或者其它材料做围墙安装大门就形成了建筑场地。
三、南京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建筑施工场地类别指构造物所在地的土层。可分为四类: Ⅰ类场地土:岩石,紧密的碎石土。 Ⅱ类场地土:中密、松散的碎石土,密实、中密的砾、粗、中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50kPa的粘性土。 Ⅲ类场地土:松散的砾、粗、中砂,密实、中密的细、粉砂,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 ≤150kPa的粘性土和[σ0]≥130kPa的填土。 Ⅳ类场地土:淤泥质土,松散的细、粉砂,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地基土容许承载力[σ0]<130kPa的填土。
四、什么是建筑场地类别?
建筑场地类别是根据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层等效剪切波速等因素,按有关规定对建设场地所做的分类。
五、建筑场地类别如何确定?
关于这个问题,建筑场地类别的确定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土地用途规划:根据国家、地方政府的土地用途规划,确定场地所属的用途类别,如住宅、商业、工业、公共设施等。
2. 土地性质:根据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性质,确定场地所属的土地性质类别,如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农村土地、城市土地等。
3. 地形地貌: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特征,确定场地所属的地形地貌类别,如山地、丘陵地、平原地等。
4. 环境条件:根据场地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气候、水文、生态等,确定场地所属的环境条件类别,如湿地、水源保护区、森林保护区等。
5. 建筑物属性:根据场地上已有的建筑物属性,如居住、办公、商业等,确定场地所属的建筑物属性类别。
以上因素综合考虑,可以确定建筑场地所属的类别。
六、建筑,平整场地的问题?
平整场地:
是指室外设计地坪与自然地坪平均厚度在±0.3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平均厚度在±0.3m以外执行土方相应定额项目。
计价:
工程量:按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清单计价: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定额计价:平整场地按建筑物首层面积(地下室单层建筑面积大于首层建筑面积时,按地下室最大单层建筑面积)乘以系数1.4以平方米计算。构筑物按基础底面积乘以系数2以平方米计算。
清单计价--《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 50854-2013)定额计价每个省的计算方式都有出入。
七、什么建筑设置消防救援场地?
1.场地与厂房、仓库、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障碍物和车库出入口。 2.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15m和10m。对于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不应小于20m和10m。 3.场地及其下面的建筑结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重型消防车的压力。
八、建筑工地场地硬化标准?
这个是有基准线的!但不是强制性的标准,仅作为安全文明施工考量的一部分
九、建筑基础阶段场地布置特点?
施工现场布置原则
(1)施工总平面布置上应遵循阶段性、适用性、灵活性的原则,并根据施工总体安排的需要充分合理规划用地,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期间的人、机、材的合理调配,同时还须满足安全、消防、整齐、美观、环保的要求,以最有效地利用场地,减小投入。
(2)合理、独立地布置办公区、生活区、及施工区等,并明确划分施工区域、材料堆放区及加工场地等,减少各工种之间的干扰,以便有针对性地管理施工现场,提高施工效率。
(3)施工材料堆放应尽量设在垂直运输机械覆盖的范围内,以减少二次搬运的发生,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速度。
(4)合理地组织运输,以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并尽量减少场内运输费。
(5)拟建工程平面和施工主材堆放场地须控制在塔式起重机的工作范围内,尽量减少死角,且在群塔布置时,须考虑相邻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距离,且塔机大臂与相邻建筑物应保证不少于2m的安全距离,而电线间应保证不少于2m的安全距离。
(6)施工电梯应尽可能布置在靠近建筑物中部有大开间阳台、窗口的地方,以便于施工电梯上下料,并减少墙体的留槎,同时须充分考虑建筑物后期的裙房、雨篷、挑檐,以避免施工电梯妨碍构件施工。
(6)临时设施的布置的搭建须不损坏测量控制网以及其他需要保护的警示标志,且办公用房应靠近施工现场,福利设施应在生活区范围之内,以便于施工人员的工作及生活。
(7)根据交叉施工原则,须进行分阶段布置,即随着工程施工进度布置和安排现场平面,同时须与该阶段的施工重点相适应,以减少对施工的影响,提高场地利用率。
十、建筑场地分析包括什么?
场地分析包括场地位置、城市肌理、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周围建筑的功能、公共空间的位置和质量、周围建筑风格、附近区域建筑的立面分析、人流流线、城市景观等等。
首先,针对场地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现状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现状问题上的加号代表场地较为有潜力,有优势的点。减号则相反,代表这个场地上存在着问题,可能是人流吸引方面亦或是交通流线等。
场地一般指的是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物质和文化条件,物理范围可以涵盖建筑物周围的一切环境因素,心理和文化范围则更加广阔,几乎涵盖了人文科学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