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上与自然融合的建筑设计有哪些
单的建筑理念,配合陡坡地形和一棵造型简洁的茶树,共同构成了这幢布局有限,功能齐全,与周围环境完美结合的建筑,赋予其独特的美感。
这是一栋被周围茂密的植被围绕着难以瞥见真相的豪宅。建筑融合在景观中,以黑色的木材和高反射的玻璃窗作为外观,使其在自然的环绕中建立出一种非实物化的建筑形式。别墅内分为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别墅周围的自然环境较为荒凉,设计师建造了高出地面很多的露台,以减少斜坡对建筑整体的影响。
别墅的造型布局顺应地势变化而变化,设计师利用不同位置的露台使建筑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而不显突兀,露台同时还有保护住户隐私的作用。别墅安装有高大的窗户,视野开阔,整个建筑在不同层次上跟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联系。
二、关于建筑师联合设计的项目
1、米兰城市生活塔(Citylife Tower):扎哈•哈迪德、矶崎新、丹尼尔·里伯斯金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与李博斯金(Daniel Libeskind)联手设计的米兰Citylife住宅设计项目
2、光之屋(lighthouse): UNStudio,3XN,Gehl Architechts
灵动的港口开发区包含了综合住宅区(300户自住房及100户出租房)、全新的海港人行道、咖啡厅、餐馆、skybar酒吧及公共广场。该区域为无车区,住宅包括270套公寓和30栋联排公寓。高达140米的塔将成为丹麦最高的建筑。居住区将不设后院,但将从各个角度对其外立面进行处理,立面图样灵感来自于水中倒影,以此实现“人在画中居”的意境。建筑设计由阿姆斯特丹的UNStudio、奥尔胡斯的3XN及城市环境专家Gehl Architects密切合作完成。
3、 三里屯village
三里屯Village为开放式结构,由19栋低密度的建筑组成,多位国际名师集体设计而成。包括日本著名设计师KengoKuma&Associates、日本BMA建筑设计团队、美国SHoPArchitects和Lot-EK的建筑设计公司。
三、什么是建筑协同设计
背景 建筑设计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设计需要密切的配合和协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加入WTO,国内建筑设计企业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和信息化的双重挑战。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能否适应未来,取决于它是否具备国际一流水平的竞争实力,即能否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而要快速获得这样的能力,仅靠企业现有资源和工作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而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广泛开展跨专业、跨企业、跨地区,乃至跨国等多种形式的协同设计。 1)经过“八五”期间开始实施的“甩图板工程”,我国广大建筑师对计算机已不再陌生; 2)“九五”期间我国多数甲级设计院以及一些大中型施工骨干企业建立了计算站和局域网,有的甚至连接到Internet,进一步扩大了计算机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3)近10年来计算机及CAD教学在建筑院系得到大力普及,一般毕业生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及Internet网络应用能力。 编辑本段定义 建筑CAD协同设计是指设计企业内不同设计部门、不同专业方向上或者同一项目的不同设计企业之间,基于CAD软件平台,进行协调和配合,实际上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SCW)。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种协同已经形成了跨地域、跨区域、跨国界的趋势,而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跨专业、跨地域的基于网络化协同设计,可以极大的缩短产品设计和研发周期,快速的研发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国内外优秀企业产品开发工作,已由个体化、串行流程的产品研发模式,转向上下游多方协同的并行产品设计。 “协同”已经成为当代产品设计研发策略的重点方向之一。 编辑本段意义 从社会的角度看,建筑协同设计能够提高设计质量,提高社会工作效率,避免社会财富的损失。同时,协同的思想加强了社会对“建筑人环境”的理解。 从业主的角度看,建筑协同设计能够促进业主与建筑师的互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证投资建设项目圆满完成,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从建筑师的角度看,建筑协同设计能够避免建筑师在设计中少走弯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到设计方案上,提高设计方案的竞争力;同时使得建筑师能够与业主(用户)、政府管理部门、施工和材料设备等单位快速进行信息的沟通和反馈,优质、高效地完成建设项目。 因此,进行建筑协同设计的研究是必要的,建筑协同设计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编辑本段协同设计的实施 如何将建筑协同方式广泛地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单位都会关心的问题。推广建筑协 同设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到设计工作,同时涉及到管理内容,每个建筑设计单位都有自己相应的特点,所以每个建筑设计单位的协同设计方式也会有自己的特点,推广协同设计方式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进行。 上海凯德数值具有多个不同规模设计院所协同设计平台的实施经验,提供不同的层次的协同设计解决方案,归纳出建筑协同设计方式实施的以下几个阶段: 1. 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从混乱到秩序 标准是协同的基础,没有标准协同工作无从谈起。进行建筑协同设计首先应该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个标准不仅包括制图标准,而且应该包括工作规范,标准的制定应该遵从以下的原则: 1) 通用 鉴于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制定一个能够涵盖建筑设计各个角落的标准是件很难的事情,所 以,标准的制定在某些时候需要有一定的扩展性,换言之,不但要建立具体的标准,还要建立超出现有具体标准之外的工作规则,也就是所谓“标准的标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该设计标准保持一个较长的生 命周期。 2)易用 标准是否能真正的执行还在于该标准是否易用,再好的标准如果让设计人员难于执行也只会是一纸 空文,制定标准以后必须能够提供相应的工具,尽量使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适应标准。 2. 采用服务器设计—从分散到集中 无论采用什么协同方式,数据集中都是必须的。只有采用数据集中的方式,才有可能使设计人员利用 同样的信息进行设计。当然,这里说的集中并不是物理上的集中,而是过程上的集中。在协同设计的初级阶段,许多设计单位会采用共享文件夹的方式来进行数据集中,这个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由于只能做到最简单的文件夹级管理,而无法进行人员权限管理,参照管理,版本管理等诸多协同设计必须涉及内容,所以,当工程的规模或者工程的数量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因为技术所限,往往会造成 不同程度的混乱,使协同设计的效果不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来。 数据集中是建筑协同设计需要完成的重要一步,数据集中可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疏通设计出口,并可以规避在设计过程中因为人员的变化而带来的设计风险,同时为设计归档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3. 构建设计共享空间—从孤立到协同 建筑协同设计的核心内容就是构建设计共享空间,这个共享空间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是二维参照的模式,也可以是三维BIM。建立设计共享空间需要有良好的设计管理平台的支持,但是,妄图依靠一个设计管理软件就可以实现建筑协同设计工作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设计管理平台只是一个工具,如何将这个工具用好用活,是每一个建筑设计单位推广协同设计是都要面临的问题。 4. 协同设计的深化—更广泛、更深入 对于一个建筑设计单位来说,不应该只把协同设计看作是一个阶段的工作,从更广泛的角度上讲,协同设计应该是一个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生产力的工作。协同设计不是一套软件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本单位内部的设计过程,它必然向更广泛、更深入的层次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