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层建筑给水系统采用塑料管好处?
塑料管的优点是管材轻、施工方便,塑料管采用的是承插式溶粘接口,减少了接口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
同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排水塑料管通常外壁为白色,且不用作上漆刷红丹、银粉等防腐处理,不存在如铸铁管外壁锈蚀脱落等问题,暗装入管井中时不需经常维修护理,明装则比铸铁管优点更为显著:易清洗,对视觉效果妨碍较少,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也方便了建筑物的物业管理。
缺点是由于排水管内壁较为光滑,水流不易形成水膜沿管壁流动,噪音是比较大。承压能力也比较弱。
二、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中给水管道回填土用什么回填?
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中给水管道回填土在管道底部用原土或细沙回填,不能有碎石、砖块、垃圾,不能用冻土回填,并且分层夯实,在管道0.5米以上可以使用含石块的土回填,但石块的大小不超过0.1米,数量不能超过15%。
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对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数规定如下: 安全等级 破坏后果 重要性系数 一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影响很严重 1.10 二级 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
四、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和材料要求:对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所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的选用、品质和技术要求进行规定,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
2.沟槽开挖和处理:对于沟槽的开挖深度、宽度和处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规定,以确保沟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管道安装:对于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的布置、安装、支承和固定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管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连接技术:对于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的连接方式、连接技术和连接材料等方面进行规定,确保连接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5.验收和检测:对于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的验收和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规定,确保管道系统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沟槽式连接管道工程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沟槽式连接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保障建筑、市政和工业领域的用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五、什么是给水管道工程?
给水管道工程是指供给水所需的管道工程,包括管道线路的规划,设计,测量,施工,供水管的安装,捡查井的设置与预留等。
六、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GB 9962-1999 夹层玻璃,已废止,代替的现行标准是:GB 15763.3-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3部分:夹层玻璃。《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最新版是:JGJ 113-2015
七、建筑给水分区?
280kpa相当于28m水头,就是就是在理想状态下,这个压力可以把水打到28m的高度。9层的办公楼,每层3.6m的话,有32.4m高。市政压力是无法满足要求。需要分区,低区由市政供给,高区由水箱+泵的方式供给。28m减去水龙头的出水水头5m,还剩23m。也就是说最多供给到6层。所以分区,1-6层为低区,市政供给,7层以上为高区,水泵供给。
八、建筑给水系统有几种给水方式?
常见的给水方式有以下六种基本类型:
(1)直接给水方式,不设增压及储水设备
优点:系统简单、安装维护方便、投资较少、充分利用室外管网水压,并且供水安全可靠
缺点:系统内部无储备水量,当室外管网停水时,室内系统立即断水
适用范围:适用于室外管网水压水压充足,并能全天保证用户用水要求的地区
(2)单设水箱给水方式
优点:系统比较简单,投资较省;系统具有一定的储备水量,供水的安全可靠性较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压力供水,节省电耗
缺点:系统设置了高位水箱,增加了建筑物的结构荷载,并给建筑物的立面处理带来一定困难;当水压较长时间持续不足时,需增大水箱容积,并有可能出现断水情况。
适用范围:室外管网水压周期性不足,室内用水要求水压稳定,并且允许设置水箱的建筑物
(3)设储水池、水泵的给水方式
优点:供水安全可靠,不设高位水箱,不增加建筑结构荷载
缺点:没能充分利用室外管网的供水压力
(4)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水泵从储水池吸水,经加压后送入水箱。因水泵供水量大于系统用水量,水箱水位上升,至高水位时停泵,当低水位时重新启动。
优点:水泵和水箱联合工作,水泵及时向水箱充水,可以减小水箱容积。同时,在水箱的调节下,水泵能稳定在高效点工作,节省电耗。在高位水箱上采用水位继电器控制水泵启动,易于实现管理自动化。储水池和水箱能够储备一定水量,增强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缺点:系统一次性投资较大,设备和运行费用较高,安装及维护比较麻烦。
适用范围: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室内用水不均匀、室外管网不允许水泵直接吸水,而且建筑物允许设置水箱时。
(5)气压给水方式:利用密闭压力水罐代替水泵水箱联合给水方式中高位水箱,形成气压给水方式
优点:设备可设在任何高度上,安装方便,便于隐蔽,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水质不易受污染,便于实现自动化。
缺点:给水压力波动较大,能量浪费严重
适用范围:室外管网水压经常性不足又不宜设置高位水箱的建筑
(6)变频调速给水方式
当给水系统中流量发生变化时,扬程也会发生变化。压力传感器不断向微机控制器输入水泵出水管压力的信号,当测得的压力值大于设计给水量压力值时,则微机控制器向变频调速器发出降低电流频率的信号,从而使水泵转速降低,水泵出水量减少,水泵出水管压力下降;反之亦然
适用条件:水泵扬程随流量减少而增大,管路水头损失随流量减少而减少。当用水量下降时,水泵扬程在恒速条件下得不到充分利用,为节能,可采用此方式。
九、适用于给水的塑料管有什么?
1 聚乙烯给水塑料管(PE),包括:低密度聚乙烯给水塑料管(LDPE);中密度聚乙烯给水塑料管 (MDPE);高密度聚乙烯给水塑料管(HDPE); 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 2 关于产品标准 新型给水管材的产品标准,目前,执行的标准各有不同。PVC-U给水塑料管已有了国家标准:《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GB/T 10002.1-96)。而其它管材却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各生产厂家生产过程中执行了相应管材的国外标准或生产企业的企业标准,如:金诺给水用交联聚乙烯管执行了德国工业标准DIN 6892/93和广东省企业标准Q/STTH 001-1996;金光PP-C管材、管件采用了企业标准Q/ZJG 002-1999;新潮PP-R管采用了德国DIN8077(DIN 8088)等。一般来说,虽然一些新型的给水管材目前尚无国家产品标准,但这些管材被允许上市,都具有相应质量检测部门的产品检验报告和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的产品卫生许可证等相关检验报告。设计者在产品有了这些相关证明后,完全可以大胆的选用。 3 关于技术规范或规程 技术规程或技术规范是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要设计依据。关于这些新型管材的技术规范或规程目前尚无国家标准,但有相应的行业规程或地方标准。如:《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 41:92);《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PVC-U)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CT 504-99)(上海市建筑产品推荐性应用标准);《建筑给水交联聚乙烯(PEX)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G/CT 503-99);《建筑给水聚丙烯(PP-R)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J/CT 501-99)等可供设计参考。另外,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技术手册也是设计人员很好的参考资料。 4 输送水温和使用压力对管材的要求 给水管输送水的温度是给水塑料管材选用的重要参数。对于冷水给水系统,市场上现有的管材均可满足使用要求。常用的有PVC-U、PP-R(PP-C)、PEX、铝塑复合管。在价格上,PVC-U给水塑料管具有较廉价格,但它有UPVC单体和添加剂渗出,不适用于热水给水系统中。对于热水给水系统,市场上可以选用的管材有:HDPE、ABS、PP-R(PP-C)、PEX-AL-PEX、PB、PEX、CPVC等。常用的有PEX、PP-R(PP-C)、PEX-AL-PEX、铝塑复合管等。在此提请设计者注意的是,给水塑料管随使用温度的提高,其使用寿命和耐压均下降较快。但不同材料的管材,在相同的使用温度、相同的使用寿命下,其允许使用的压力与产品标称的公称压力之差有较大的差异。表1就列出了热水系统中常用的PEX管和PP-R管在相同的使用温度和使用寿命下,相同公称压力等级的管材所允许使用的压力。 表1 不同温度及使用寿命下塑料管的允许压力[1][2] 管材 使用温度 使用寿命 公称压力/MPa /℃ /a 1.25 1.60 PP-R 20 50 1.55 1.96 40 1.11 1.39 60 0.78 0.98 70 0.52 0.65 PEX 20 50 1.51 1.91 40 1.19 1.50 60 0.96 1.21 70 0.85 1.07 由表1可以看出,当使用温度为40℃或超过40℃时,相同作用寿命下,上述两种管材的允许使用压力均低于该管材的公称工作压力。因此,在选用塑料给水管时,要特别注意温度对管材的使用压力和使用寿命的影响。一般来说,当使用温度为40℃或超过40℃时,应根据实际使用温度,参照产品手册或相应管材的技术规程,选用塑料给水管公称压力的等级应比工作压力高一级或更高。 5 塑料给水管的敷设 塑料给水管因线胀系数较大、管材本身刚性较小,因此管道明敷时应注意的管道支架的合理布置。外径小于25 mm的塑料给水管宜暗敷。暗敷的给水塑料管可以不考虑管材的线胀。因为,塑料管的线胀系数虽然比钢管大很多,但它的膨胀力却远小于同等管径、同等管长、相同温差下的金属管材的膨胀力。只要暗敷时严格按照相应塑料管的技术规程规定的施工方法敷设,塑料管的膨胀力是不会对已固化的水泥砂浆造成破坏。
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3、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4、荷载和地震作用;
5、结构计算分析;
6、框架结构设计;
7、剪力墙结构设计;
8、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
9、筒体结构设计;
10、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1、混合结构设计;
12、地下室和基础设计;
13、高层建筑结构施工。
附录A 楼盖结构竖向振动加速度计算;
附录B 风荷载体型系数;
附录C 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的底部剪力法;
附录D 墙体稳定验算;
附录E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
附录F 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