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有特色的建筑元素?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马头墙、庭院、朱红大门、镂空花窗、石雕、木雕、砖雕等八大元素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经典。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视野开阔,直通大自然,充分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四角飞檐翘起,或扑朔欲飞,或者立欲飘,让凝固显得欲动。
一、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徽州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做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二、围合式院落、庭院
庭院是千百年来中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以房屋围合的形制中,装载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这种内向封闭而又温馨舒适的院落空间,曾经滋养培育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性情和性格,以致成为最为普遍的传统生活方式。
在使用上,院落空间几乎包容了家居的全部生活内容。院落式民居吸引人的是隐藏在建筑形式后面的人文精神。
围合,不仅仅指的是物理的保护,而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围合形成独立完整的局部空间而感受到安全感与归宿感。
三、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朱红色,又称中国红,是红色颜色之一,介乎红色和橙色之间,是一种不透明的朱砂制成的颜色,因为宫殿装修的主色调使用的是金黄色和朱红色,因此朱红色表示高贵与权威,朱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庄重。
单纯的高会给人压抑的感受,故而在围墙上又常镂空雕刻花窗,图案往往是喜鹊登梅,喻寒尽春来的喜讯,既是在家妻儿的向往,又是对在外家人的祝福。
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如雕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如在雕的花瓶里再雕上月季花图案则指“四季平安”;如瓶中插的是如意则是“四季如意”;如雕马和猴者,则谐“马上封侯”之音。
四、石雕、砖雕、木雕
石雕、砖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筑的“三雕”。徽州木雕、石雕、砖雕艺术善于处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筑物整体之中,又能像水墨画一样,清新淡雅,特别是木雕艺术,更为古色古香的建筑锦上添花。
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构件和墙面。粉墙上饰以砖雕、石雕花窗,或放长条石桌、石凳,点缀小品,使建筑、山水、花木融为一体。
石雕、砖雕囿于材质坚硬,并未见有精妙之处;而木雕把不同类别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如人物、花鸟、山水、八宝博古、几何形等共处一个画面上,主次分明,显得民间风味浓郁。
五、坡屋顶
在中国,坡屋顶几乎是传统建筑的代名词,在传统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坡屋顶造型设计,会使宫殿、庙宇等宫殿建筑产生雄浑、挺拔、高崇、飞动和飘逸的独特韵律,也会使民居建筑产生亲切、自然和温馨的感觉。
坡屋顶有许多优点,比如节能,夏天聚热于顶部,冬天又不感觉室内冷。因为热气是往上跑的,坡顶可以聚热气于两坡交叉位;风也是往上跑的,因为风会通过低处的窗往上坡顶窗聚合(其实是和户外的风流聚合),这样室内通风也会比较好;不积水,防水性能好。
六、飞檐
中国特有的建筑结构,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在檐部上的一种特殊处理和创造,常用在亭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的屋顶转角处。
飞檐是其屋檐上翘,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是中国建筑上民族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飞檐设计构图巧妙,造型优美的屋顶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飞翘的屋檐上往往雕刻避邪祈福灵兽,似麒麟,像飞鹤,有人喜欢灵兽,有人喜欢祥云,或是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代表着临水而居的亲水文化。
七、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独立存在,在楼房合围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较小,被称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八、青砖、黛瓦、粉墙
“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壁,青黑的瓦,用来描写房屋的。
建筑色彩上,江南民居青砖、粉墙、黛瓦,形成质朴、淡雅的风格,屋盖是青瓦,外墙用砖砌,屋顶、屋檐、空斗墙、观音兜山脊或马头墙,形成高低错落的形体节奏和粉墙黛瓦、庭院深邃的建筑群体风貌。
江南水乡民居总的面貌是: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和水巷驳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因地制宜、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因此,常被人称之为“粉墙黛瓦”。
二、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主要元素包括?
青砖、黛瓦或粉墙
四合院
朱红色大门、镂空花窗
石雕、木雕、砖雕
坡屋顶
飞檐
马头墙
围合式院落、庭院
三、千岛湖古代建筑元素怎么样?
答:徽风徽韵,一个“韵”字便让很多景区望而却步。没有千年的积淀,没有杰出的技艺,没有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怎当得起一个“韵”字?
文渊狮城,与古徽州共饮新安江水,粉墙黛瓦马头墙,一脉相传的不仅仅是徽派建筑的棱角,更有底气十足的徽之韵味。
老街不宽,麻石条铺就,两边是青砖灰瓦的徽派民房和店铺,飞檐翘角、木镂花窗,经过人工改造仿古,与屋顶的青瓦浑然一体,成就一派徽风古韵。走在这666米长的仿古老街上,青石板路、旧门板,白墙灰瓦,眼之所及皆旧物,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真真切切的千年古城狮城之中。
四、元素古代叫法?
元素中文名的来历即部分元素用字古义
1氢,原译作“轻气”原因:密度最小
6碳,碳的常见单质为木炭,故以石+炭=碳
7氮,原译作“淡气”原因:将空气冲淡——含氧量减少
8氧:原译作“养气”原因:人类靠呼吸氧气生存
11钠/12镁/13铝/14(矽):据说都是徐寿先生音译的。
14硅:这是最早的音译,因为多数人读Gui为避免读错而发明了“矽”但随后发现“矽”与“硒”“锡”同音,故改回“硅”并将读音改回原来“错误”的读音——Gui
15磷:原名“燐”(有“产生鬼火的东西”的意思)后因规定非金属要用“石”做偏旁故借用其石字旁的同族字——磷
16硫:不是很清楚其来历
17氯:原译作“绿气”原因:气体呈绿色
19钾:钾在当时算最活泼的金属(当时还没有发现铷、铯),故以甲乙丙丁中的“甲”与金字旁结合=钾
五、建筑元素组合?
建筑元素有两个意思:一是具有一定文化历史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比如徽州建筑的马头墙和希腊建筑的诸神柱都是建筑元素;二是泛指构成建筑物的各部分元素,如屋顶,基础,墙体等
建筑元素组合就是把相关联的建筑元素组合成成建筑物
六、开封古代古代建筑和近代建筑?
泻药,开封现存的古建筑确实不多了。
繁(po,第二声)塔,好像历史比铁塔还悠久,在东郊吧好像,很冷门。鲜为人知的开封地上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天清寺•繁塔 。铁塔比较有名,应为国宝开宝寺塔(铁塔)正名
近代建筑,我记得好像有个段祺瑞执政府,之前看推送上讲过,然而是太早之前看的了,忘记具体内容了= =
初中的时候边上有个天主教堂特别漂亮,说清代初期造的。在网上百度找了个简介河南最漂亮的天主教堂在开封
其他的还有小纸坊街的四合院小纸坊街的“重量” 。
北土街的一些近代建筑,其一是刘青霞故居,其二是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其三是位于原市人大常委会和部分政府局委大院内的民国河南省教育厅旧址。前两处已成为景点和红色教育基地,而河南省教育厅旧址尚无人识,且在风雨飘摇中。北土街的另一张名片 。
开封府文庙棂星门,这个不知道算不算开封府文庙棂星门。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 天主教河南总修院旧址位于开封市建设路东段路北,始建于1930年。为天主教河南教区培养高级神职人员的场所,是当时河南天主教的最高学府。
河大也很有名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
国共“黄河归故”谈判旧址——红洋楼 红洋楼位于开封市民生街南的解放军某部院内,始建于1924年,原为英人投资修建的印度籍河南邮政总局局长寓所。该楼因外观呈红色,故俗称“红洋楼”
开封的民居特点与住房习俗 这篇介绍的是民居。
能找到的大概就这些了。
七、中古代表元素?
1、是指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了庄重与优雅双重气质。中古风格更多的利用后现代手法,将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出现。例如,厅里摆一套明清式的红木家具,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
2、现代中式风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现代手法,墙上挂一幅中国山水画等传统的书房里自然少不了书柜、书案以及文房四宝。 中式风格的客厅具有内蕴的风格,为了舒服,中式的环境中也常常用到沙发,但颜色仍然体现着中式的古朴,中式风格这种表现使整个空间,传统中透着现代,现代中揉着古典。这样就以一种东方人的留白美学观念控制的节奏,显出大家风范,其墙壁上的字画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不在多,而在于它所营造的意境。可以说无论西风如何劲吹,舒缓的意境始终是东方人特有的情怀,因此书法常常是成就这种诗意的最好手段。这样躺在舒服的沙发上,任千年的故事顺指间流淌。
八、东方建筑主要元素?
1、天人合一之建筑形态
从建筑形态设计上来看,标志性“天人合一”的山脊形强有力的冲击眼球,用大尺度的手法,在天地这个大空间中形成以“人”为核心的生活空间,不仅仅表现出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状态,还将其再现到实际的生活空间中,形神兼备。
从建筑本身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以及与人、环境形成的体量对比关系,充分体现出建筑尺度本身的力量以及对空间的占有,整体呈现出人生活在天地这个大空间中的状态。
2、寄情山水之建筑绿植
在细节处理上,在建筑界面上呈现出大大小小的窗格,将传统窗格的意境与现代采光性极强的窗两者融合,从简单中体现出丰富性。
在处理建筑与绿植的手法上,运用攀爬类植物将建筑“生命化”,使建筑与绿植合二为一,使两者处于协调共生的状态,同时建筑偏于文化的稳重感,而绿植显示一种自然的随意性,在时间上形成四季变化,两者共同形成时间与空间上的视觉。
3、崇尚隐逸之建筑空间
对于传统建筑来说,它的存在都会与周边的环境产生关系,没有严格的限定室内外的空间划分。所以象山校区的建筑中并不拘泥形式和表象,所有的建筑都不是方正闭合的单一空间,面向山的一面彻底打开,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空间,类似于传统建筑空间——天井的格局。
但区别于它的围合状态,处于一种半包围式结构。有所收敛的同时又具有开放性,体现不同于现在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同时也是对于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打破中国传统合院的建筑手法,巧妙地将传统隐逸的格调体现出来。
九、古罗马建筑元素?
1、古罗马建筑一般以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
2、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主要是拱券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十、古代建筑名称?
1、长城,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2、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早在元明时期,这里就以其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而闻名于世。
3、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西北的布达拉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公主而建造的宫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