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教师道德素养?

121 2024-09-11 11:40 中山人才网

一、什么是教师道德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四大部分。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具体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其中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怎么教的问题。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此外,教师还应该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学习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四、职业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适应所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人格。其中,教师的人格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它主要表现为:

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和积极的创新品质。

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什么?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它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还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在教育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了热情慷慨、善于交际、乐于助人、有责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观、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第三,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教师心理健康的构成是指一个优秀教师所应有的心理素质,也就是教师对内对外环境及人际关系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愉悦的情感是塑造青少年灵魂的强大精神力量,丰富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使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在期待和激励下,自觉热情学习。

第四,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完善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增强教师对工作环境的认可、激发工作热情、精神愉悦以及保持身心健康。

三、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四、教师道德情感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 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五、教师应具有怎样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保护学生安全、教书育人。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个人形象,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六、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一,树立正确的师德理论人格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他将规约并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师生观,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及教育效能感。促使教师坚持不懈地坚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上,并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取得更加丰硕的教育成果。只有树立正确的师德理论人格,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二、在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必须做到知行统一。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和教育教学中。教师才能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以及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中,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与错,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品质,“闭门造车。”脱离实践的注定是失败的。

三、关心学生,以生为本

         对学生的尊重是老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不仅是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他还可以融洽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更近,增进师生间感情,突出教师的个人魅力。增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而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并真正践行“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才有可能与学生共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四、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克己内省”是我国古代十分崇尚的一种修身方法。“克己 ”指教师要自觉地按照师德规范要求自己;“内省”就是反思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要敢于坦白自己,剖析自己,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摒弃自己的不足,自觉学习优秀人物的良好人格特征,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人格,才能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教师得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人格不仅能够提高业务水平。磨炼品德修养,形成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才能。他还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培养健全人格的“润滑剂”和“催化剂”,教师的文明礼貌、修养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要,因此,为人师表是教师处理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

七、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什么?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八、如何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一、树立正确的师德理论人格 教师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

二、在实践中进行道德修养 培养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九、董卿的道德素养?

这就是董卿,从不停止成长,不断地精进打磨自己,自我提升,自我丰富,最终成了具有多维能力的董卿,无可替代。

董卿告诉我们,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别。

保持自律

十、道德素养指什么?

 道德素养:道德: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素养:即修养。  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在不同的社会和阶级中,人们的道德素养有不同的目的、内容和途径。思想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或一定阶段的思想道德要求,在个人品质情操方面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我国的思想道德修养是由传统道德教育发展的,符合社会进步的道德准绳。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儒家学说里得到了良好的体现。古人把为人处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为人处事的准则,流传并且教育后代,使大家以同一种规则准则要求自己,衡量别人,慢慢形成了所谓的道德标准。这种确定下来的标准,绝大多数仍然符合现在社会的要求,甚至更加需要。提高新青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接受、传承这些教育。明白这些道理,不是把他们当作封建残留的腐朽文化而予以摒弃。  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字是传统道德最浓缩的精华所在,也是现在社会最需要的道德品质。不论是在商业交往,还是社会交际,这些品德都是一个人能否成功,得到社会肯定的法宝,也是一个人作出判断的坚定依据。也就是做人的信念。这些信念和科学信念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为学的人,一定要志存高远(仁),尊敬他人(礼),尊敬他人的研究成果(义),诚实守信(信),实事求是(智),这些都是科学信念最基本的体现,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字的体现。  提高传统道德就要知道传统道德属于什么范畴,传统道德是依附于传统文化而存在的,要理解传统道德的真正含义,就要对传统文化、传统哲学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我们都是中华儿女,对祖国文化都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就要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对古代道德启蒙教材的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下面是长春市实验中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一段时间后一个同学的日记:  (长春市实验中学一年21班学生张阳的"心情日记" )  从小到大,我总认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父母的关爱,朋友的体谅,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于是,我常常发小姐脾气,。。。粗声粗气,丝毫没有感到歉疚之意。。。"中华传统美德"这门课。。。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通过学习,使我明白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 的为人准则,理解了"温良恭俭让"的做人修养,也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表现。。。过去的一切历历在目:中考那几天,父母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最难熬的岁月,我们在考场答卷,他们在外面鼓励,烈日当空却始终不肯离去。。。在我重病的那些日子里,母亲日夜的守候。是爱让他们可以为我们牺牲,是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可以为了我们风雨兼程。对于这样超越了人生感情的来之不易的关怀,我们怎么可以不去珍惜,不去用爱来回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美德不正是我们应该展现出来的吗?"亲所好,力为具"不也是我们有能力做到的吗?今天,我帮母亲洗了碗,给身体不好的父亲捶了背。望着他们嘴角绽放的笑容,眼中饱含的爱意,我深深感到:一个人的美德是对他人的尊重,是对爱的回报。"君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  是什么让一个少年对做人的认识产生了前后如此剧烈的差异,就是传统文化的熏染。有人质疑说,这种文化过于腐朽,不适宜现在的竞争性社会。这些顾虑是值得考虑的。因为传统的东西中并不都是百分之百的好,有一些糟粕,已经不适合现在社会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盲目的尊崇传统,应该以科学的视角来审视观察,也就是我们说的科学信念。但是这些事情其实是不用过于担忧的,因为一种文化只要根基是好的,即使叶子黄洛了,或者虫蛀了,还会再生新的、健康的枝叶。  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只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信念,就能够辨别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应该摒弃的。正如论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就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最经典适用的一个判断标准:择善而从。这样,以科学信念作支撑的思想道德,才是现代的思想道德。  总而言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首先要提高传统文化的修养,同时树立并坚持正确的科学信念,明确科学和科学信念的真正含义,以科学的信念为人处世,以高尚的道德作为科学信  念的精神基础,二者相辅相成。毕竟,历史上没有缺德的科学家,更没有缺德的大医。同时提高与进步,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