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谣言的影响?
谣言是对人、对事、对社会事件的一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谣言的功能总是消极的。它可以伤害个人,伤害群体,伤害社会,伤害国家,在许多情况下,流言蜚语往往成为不诚实的人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工具;它可以使原来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变得互相猜疑、倾轧、紧张;使原来比较稳定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混乱,变得人心惶惶;它可以麻痹人们的思想警惕,减弱人们的防备心理,使人不知不觉成为谣言的俘虏,它可以破坏人们的团结,削弱彼此之间的信任,制造内耗,瓦解对方的战斗力。
由于它具有混淆舆论的功能,往往造成极坏的影响。
二、谣言的来历?
1、民间流传的歌谣。
①《后汉书》卷三十一.郭仍等传.赞曰:“诗守南楚,民作谣言。”
②《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2、虚构不实的传闻。
①《老残游记》二编.第五回:“既说都是虚诳,不用说就是我造的谣言了。”
②《文明小史》.第四十三回:“也不瞧得那里来的谣言,一回说,两江制台某天某天杀了十八个维新党。”
③明 施耐庵《水浒》第四十一回《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宋江说起江州蔡九知府捏造谣言一事,说与众头领。
三、谣言的定义?
谣言是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根据上述定义,谣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是未经证实的信息,所以无法确定谣言的真假。
1947年,Allport & Postman给出了一个决定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们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 现代环境下,利用灵活无序的网络传播,谣言传播变的速度更快、作用力更强。 有些流言在传播中,常常变样,这一方面是接受者和传播者的记忆错误所致,更重要的是各人在传播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加上自己的主观色彩。
四、谣言含义?
没有任何实依据,为达到自己一己私利和目的,故意捏造出的蛊惑人心,能够引起人们恐慌和认知错误的谎言,并恶意传播。
五、谣言的古今异义?
谣言现在的意思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是一个贬义词。而在古代,谣言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是一个中性词。因为在古代,通讯不发达,没有纸笔和文字,所有的消息都是靠口口相传,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消息进行一些加工,使其更好的传播,这就形成了最早的谣言,所以这是一个完全中性的词。
六、形容谣言的成语?
1、讹言惑众[é yán huò zhòng]:讹言:诈伪的话。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 ;[出处]《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东宫,甲寅,诛西京讹言惑众者。” ;
2、飞短流长[fēi duǎn liú cháng]: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 指散播谣言,中伤他人。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来当须秘密;造言生事者;~;所不堪受”。 ;
3、三人成虎[sān rén chéng hǔ]: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
4、空穴来风[kōng xué lái fēng]: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出处] 战国·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5、造谣生事[zào yáo shēng shì]: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
七、破除谣言的意义?
消除恐惧,破除迷信,溯本清源,恢复理性
八、谣言不烦的注音?
谣yao二声,言yan二声,不bu四声,烦fan二声。
九、网络谣言的危害?
1、网络谣言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干扰。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之间的差异性已经逐步被打破,网络中的一个不负责任的谣言,非常容易成为社会恐慌的爆发点,对民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网络谣言不断摧毁社会信任体系。网络谣言偏好于社会上的负面信息,负面信息更加容易引起网民的关注,瞬间被大量转载,对事情的真相进行瓦解。而且,此类谣言能够引起社会公众更为广泛的关注,最终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
十、网络谣言的特征?
谣言在网络上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景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谣言的传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成为引发社会振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网络谣言有如下特征:隐蔽性,炒作性,自炒性;报复性,捏造实事;宣泄性,有些网络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受到了委屈或打击,为了宣泄郁闷心情;预言性、诱惑性、强迫性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