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尾气处理方法?

86 2023-08-16 18:36 admin

一、尾气处理方法?

汽车解决尾气问题的方式有:

1、更换火花塞,用清洗剂清洗节气门;

2、调整点火时间,延迟点火时间,这样会明显减少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含量;

3、在检测站填表缴费等待检测之前,一定要保持汽车怠速热车状态;

4、使用汽车尾气净化机;

5、清洗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清理空气滤清器。

二、发酵尾气处理?

发酵废气处理法

(1)吸收法

吸收技术是使用易挥发或不挥发的液体作为吸收剂,利用VOCs中不同气体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有害气体被吸收,从而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常用于处理高湿度>(50%)VOCs气体。该法的处理浓度范围为500-5000ppm,效率高达95%-98%,但投资较大,设计困难,应用比较少。

(2)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发达的多孔结构对有机废气中VOCs的吸附作用来达到分离有害污染物的一种技术。在目前应用的吸附剂中,活性炭性能较好,应用较广,比其它商业可用的吸附剂,如: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多孔黏土、吸附树脂、矿石和硅胶等,有更大的吸/脱附容量和更快的吸附动力学性能。活性炭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粉末状活性炭、颗粒状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活性炭吸附技术主要分为变压吸附(PSA)和变温吸附(TSA)。变压吸附可以实现循环操作,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能耗低、安全的优点,但变压吸附需要不断加压、减压或抽真空,操作频繁,对设备要求高,能耗巨大,多用于高档的溶剂回收。固定床变温吸附法,具有回收效率高,设备简单,工艺相对成熟等优点。吸附法的缺点是设备庞大,流程复杂,吸附剂需要再生。活性炭吸附法比较适用于处理VOCs浓度为300-5000ppm的有机废气,主要用于吸附回收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大部分含氯溶剂、常用醇类、部分酮类和酯类等;活性炭纤维吸附低浓度以至痕量的吸附质时更有效,可用于回收苯乙烯和丙烯腈等,但费用较活性炭吸附法高。

(3)催化燃烧法

催化燃烧法指借助催化剂将?VOCs在低点燃温度下(?200-300℃)进行无焰燃烧,废气被氧化为?CO2和?H2O。该方法处理有机废气的效率能达到?90-99%,且能量消耗少、燃烧温度低、不易带来二次污染、运行周期长,可回收热量,适合处理低浓度的和成分复杂的?VOCs。但使用的催化剂大多数是铂、钯等贵金属,以三氧化二铝作为载体,而贵金属价格昂贵,易中毒,而且当净化低浓度的有机废气时需要加入辅助燃料助燃,导致费用增加。现在正在研究开发新型的稀土催化剂以节省贵金属。

(4)冷凝法

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这一性质,采用降低温度、提高系统的压力或者既降低温度又提高压力的方法,使处于蒸气状态的VOCs冷凝并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特别适用于处理VOCs浓度在10000ppm以上的较高浓度的有机蒸气,VOCs的去除率与其初始浓度和冷却温度有关。在给定的温度下,VOCs的初始浓度越大,VOCs的去除率越高。冷凝法在理论上可达到很高的净化程度,但是当浓度低于几个ppm时,须采取进一步的冷冻措施,使运行成本大大提高,所以冷凝法不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有机气体,而常作为其他方法(如吸附法、焚烧法和使用溶剂吸收)净化高浓度废气的前处理,以降低有机负荷,回收有机物。

(5)生物法

生物法较早应用于脱臭,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VOCs的新型污染控制方法。该方法中,含有VOCs的废气由湿度控制器进行加湿后通过生物滤床的布气板,沿滤料均匀向上移动,在停留时间内,气相物质通过平流效应、扩散效应、吸附等综合作用,进入包围在滤料表面的活性生物层,与生物层内的微生物发生好氧反应,进行生物降解,生成CO2和H2O。生物降解法设备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其在处理低浓度、生物可降解性好的气态污染物时更显其经济性。体积大和停留时间长是生物法的主要问题,同时该法对成分复杂的废气或难以降解的VOCs去除效果较差。

(6)等离子法

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放电电压时,气体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利用这些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废气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分解,以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有机化合物,产物为CO2、CO和H2O。若有机物是氯代物,则产物应加上氯化物,而无中间副产物。降低了有机物的毒性,同时避免了其他方法中的后期处理问题。适于处理风量大、组分复杂的?VOCs气体,特别适用于恶臭气体的处理。

等离子体按粒子温度可分为平衡态(电子温度=离子温度)与非平衡态(电子温度>>离子温度)两类。非平衡态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可上万度,离子及中性离子可低至室温,即体系表观温度仍很低,故称“低温等离子体”,一般由气体放电产生。气体放电有多种形式,其中工业上使用的主要是电晕放电(在去除废气中的油尘上应用已相当成熟)和介质阻挡放电(用于废气中难降解物质的去除)两种。等离子体法的优点是处理VOCs浓度范围广,去除率高,无二次污染,但是单位处理量降解能耗偏高,并且装置放大受反应器结构限制,目前较多协同催化、吸附等方法处理VOCs。

(7)UV光解法

利用高能UV紫外线光束分解空气中的氧分子产生游离氧(即活性氧),因游离氧所携带正负电子不平衡所以需与氧分子结合,进而产生臭氧,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通过臭氧对有机废气、恶臭气体进行协同光解氧化作用,使有机废气、恶臭气体物质降解转化成低分子化合物、水和二氧化碳。

三、工程机械尾气检测由哪个部门管理?

工程机械属于非道路移动机械,其绝大多数是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排放污染比较严重,已经纳入环保监管范围。近几年,各地已经开始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主要由环保部门也就是当地生态环境局主管,住建部门配合。各地主要由生态环境检测和应急保障中心管理。

四、怎样处理氨气尾气?

四氯化碳一定在下层,稀硫酸在上层,这样才能防倒吸。四氯化碳的密度比稀硫酸大,它们又不相溶,所以分层,四氯化碳一定在下层,稀硫酸在上层。

又因为四氯化碳溶液不与氨气反应,氨气通过四氯化碳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吸收氨气,又可以防倒吸。

五、尾气no过高怎么处理?

安装尾气净化器。

氮氧化物超标主要原因是燃烧时的温度过高,在燃烧过程中氧含量较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混合气稀,解决办法是降低燃烧温度,检查ege阀的工作状态,检查喷油器是否有堵塞的情况,总之解决办法要看你的车子的一些具体数值再决定如何维修。

1、首先是根据尾气稳态简易工况检测数值正确判断超标原因:如果检测数值CO:0.05以下,NO:1000以上或CO:1以上,NO:100以下,超标原因为三元催化器中毒。如果检测数值CO:0.5左右(范围0.1-0.9)NO:2000左右(范围1000-3000),超标原因为三元催化器失效。 

2、如果是三元催化器失效,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可逆性失效还是不可逆性失效,方法是去汽配市场买一瓶“泉爽牌三元养护剂”对发动机做一次三元养护,养护过程中散发出很臭的二氧化硫味就是可逆性失效,反之就是不可逆性失效。 

3、三元催化器可逆性失效可以使用“三元再生剂”产品通过三元再生保养解决,如果汽车已经行驶10万公里以上,最好同时进行三元清洗保养。 

4、三元催化器不可逆失效就必须更换三元催化器了,更换三元催化器一定要换原厂的,市场上几百元钱的三元催化器使用很短时间就会失效。

六、黄牛怎么处理尾气?

方法01(最流行)

将尾气不合格车辆的三元催化器切割下来,用强效三元催化器临时焊接上去;年审合格之后,再将强效三元催化器切割下来,将原车三元催化器焊接上去。

方法02

在排气管上打孔,让机动车尾气在打孔处泄漏出去。打孔后排气管中的污染物浓度会下降,尾气检测探头得不到真实的排放数据,从而确保超标机动车检测合格。

方法03

在排气管中塞入涂覆三元催化剂的钢丝球,在检测过程中用涂覆三元催化剂的钢丝球增强催化效果,尾气年审通过后再把钢丝球取出。

方法04

为了让发动机达到最优工况,点火时间与喷油量都有严格要求。通过对不合格车辆的火花塞以及喷油嘴做手脚,进而减少缸内排出的废气以应付年审。这种做法会损害发动机的“健康”,在车辆今后的运行中,尾气中污染物将迅速升高。

七、no尾气处理溶液是?

第一:将尾气NO收集到气球中,送交专业的部门处理。

第二:将导气管插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NO氧化为硝酸根离子。这种方法既方便操作,又经济安全,所以一般在实验室中,最常采用这种方法。我做实验也是这样处理的,你有空时有条件的话可以试一下。

注意 ,不能通氧气氧化为NO2再处理,因为这样处理还会产生NO,而且氧化速度不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快,这样做非常不安全,容易导致实验人员中毒,而且浪费物力财力。也不要催化反应成氮气和二氧化碳,这样做又用到了新的剧毒气体,而且这个反应条件十分苛刻,催化剂十分昂贵,仅仅是理论上可行而已。

八、氯气尾气处理原理?

氯气是黄绿色有毒气体,能溶于水,水溶液称为氯水,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水溶液呈酸性,因此要处理尾气可以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该反应也是工业上制取消毒液的方法。

同理氯气也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这是生成漂粉精的方法。

九、氢气尾气处理方法?

氢气尾气作点燃处理,这样最安全。

十、甲烷尾气怎么处理?

酸碱性气体一般可以通过水洗或其它洗涤液洗涤除去,甲烷则能以用溶液吸收。

Span8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溶液及其与盐复配溶液对甲烷的吸收效果比纯水好,盐的加入可以增加Span80在水中的分散状态同时促进对甲烷的吸收。

氨气尾气处理的原因是有刺激性气味且有毒,甲烷尾气处理的最主要原因是甲烷易燃,一切易燃的气体和有毒气体都需要尾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