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艺术(Rococo),是18世纪产生于法国、遍及欧洲的一种艺术形式或艺术风格,盛行于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因而又称作“路易十五式”,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洛可可艺术形成过程中受到东亚艺术的影响,有人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颓废和瓦解的阶段。洛可可艺术风格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装潢、绘画、文学、雕塑、音乐等艺术领域。
起源
洛可可Rococo)一词由法语Rocaille(贝壳工艺)和意大利语Barocco(巴洛克)合并而来,Rocaille是一种混合贝壳与石块的室内装饰物,而Barocco(巴洛克)则是一种更早期的宏大而华丽的艺术风格,有人将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洛可可风格最早出现在装饰艺术和室内设计中,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带来了一些变化。前任国王路易十四在位的后期,巴洛克设计风格逐渐被有着更多曲线和自然形象的较轻的元素取代,而洛可可艺术,即是大约自路易十四1715年逝世时开始的。
在摄政时期,宫廷生活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瞎空艺术风格亦随之而转变,由皇宫逐渐渗入整个法国上层社会,洛可可纤细和轻快的设计风格被视为是伴随着路易十五的统治过渡而来。
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一个标志是18世纪初欧洲瓷器使用的普及。之前人们一直是用笨重的银制餐具饮食,用大块的石头创作巨大的雕塑,而此后则是用易碎的瓷器来做餐具,也制作小巧玲珑的瓷塑像,从而反映了时期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
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主义,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社汪神升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此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元素。
发展
18世纪30年代,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高速发展,并逐步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这种风格从建筑装潢扩展到家具、油画和雕塑领域。洛可可保留了巴洛克风格复杂的形象和精细的图纹,并逐步与大量其他的特征和元素相融合,其中就包括东方艺术和不对称组合等等。
这种艺术形式随后从法国蔓延到德国、西班牙等地区,并与当地的这种风格相融合,18世纪的英国将洛可可风格视为“法国品味”,较少使用在建筑上,更多地运用在银器和陶瓷上。
当时由意大利移民的艺术家,如Bagutti和Artari都以石膏作品为载体将洛可可风格带入英国,爱尔兰的法兰契尼兄弟也做了同样的尝试。
随着拿破仑在法国的崛起,洛可可逐渐被踢出法国。
特点
洛可可的总体特征为轻快、华丽、精致、细腻、繁困老琐、纤弱、柔和,追求轻盈纤细的秀雅美,纤弱娇媚,纷繁琐细,精致典雅,甜腻温柔,在构图上有意强调不对称,其工艺、结构和线条具有婉转、柔和的特点,其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以回旋曲折的贝壳形曲线和精细纤巧的雕刻为主,造型的基调是凸曲线,常用S形弯角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