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泉佳境公墓规划与墓区设计 一、结构布局和功能分区: 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公墓的性质进行布局,原有地形平坦可取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可取自然式;大面积的公墓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的公墓以规则式较为经济。划定的墓区内原有较多树木的碑墓排列可取自然式;树木较少的可取规则式,但尽量保留原有树木。 1、规则式布局;其特点是有明显的轴线对称关系,划分出两侧对称的布局,各个空间创造都离不开中轴对称的格局。 2、自然式布局;其特点是一般无明显的中轴线,主体两侧也不要求对称,布局顺其自然,不要求整齐一致;比较适合有起伏变形的地形。 3、混合式局部;其特点是一般中轴线灵活多变,有对称但不严格。建筑物因功能而设,因势得体;道路有直有曲,地形起伏时可作规则的阶梯,也可就势盘曲;植物配置可规则,也可自然。 4、功能分区;公墓一般要设有园务管理区(包括办公、后勤、保卫、业务、园林等)生产管理区(包括鲜花生产、苗木培育、殡葬用品生产等),墓区管理区(碑墓施工、维护、服务等),祭奠服务区,游览休憩区。 二、地形地貌的利用与改造: 在公墓建设中,建筑、铺路、园林建造、碑墓施工、排水等工程,都会遇到利用和改造地形地貌的问题 1、地形的设计应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如殡葬活动者集中的地方要平坦;欣赏自然景观要有起伏;利用起伏的地形可分隔空间或遮蔽不美观的景物。总之,地形的设计要服从公墓设计的总体要求,并能与园林建筑、园林植物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2、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地形的改造,首先要考虑节约的原则,要尽可能的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地的山石、土方;对原有的自然地形尽量从现状出发加以利用,或经局部改造和修整后,使之更符合公墓规划,尤其是园林构图的要求。 3、符合自然规律和艺术要求;符合自然规律如土壤的物理特性,山的高度与倾斜面的关系,符合排水要求等,要使工程既合理又稳定,以免发生崩塌现象。 三、道路系统规则 道路具有引导、欣赏、服务于管理与交通的作用,园路的布局要与公墓的总体规划布局一致,自然式公墓中的园路布局自然流畅,规则式园林中的园路布局庄重严整,现代公墓注重从功能出发,多为综合性布局。园路要疏密适度,通常公墓内的道路面积不超过全园面积的10%。园路的设计要与排水系统相结合,要主次分明。园路可适当进行铺装,以提高其艺术性。 四、园林绿地的规划 园林绿地的规划是在公墓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园林绿地空间的组织,合理地组织园林空间,能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公墓园林的功能作用。园林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开敞、闭锁、纵深空间等)组成的,主体空间、从属空间和终止空间通过过渡空间的联系形成园林空间序列。 园林绿地的规划包括活动内容而作的功能分区、地形山水的处理、道路建筑的安排、植物种植设计、园林工程等。园林绿地要以植物为主,因而要充分利用植物进行造景。园林植物配置要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的要求,要考虑园林艺术(总体艺术布局、四季景色变化、植物在形色声味上的效果等)的需要,要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要充分利用隔景、对景、障景、添景、夹景、漏景、框景、借景等手段进行植物造景。 五、墓区的规划与设计 墓地规划设计是公墓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墓区区域的再分解而形成的小区,墓区配套服务设施、墓区内碑墓排列形式、墓区内道路、管线、排水、绿化等内容。 天泉佳境--米娜
殡葬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理解: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含义”。由此,殡葬文化也有三类形态,即:观念形态、操作形态和实物形态。也就是说,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如对死亡的称谓)、殡葬的操作(如丧礼)和殡葬实物(如纸钱、棺、墓地)中都隐藏或寄托了某种含义,如对人生的归宿、生命的价值、对永生的追求、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它们就是殡葬文化。 在殡葬观念方面,如殡葬用词,中国人不直言死,多称“仙去”、“老了”、“作古”之类,这些称呼在挽联中使用频率尤高。现在很多殡仪馆的吊唁厅也很少直称,多冠以它名,如深圳殡仪馆称清莲(厅)、日月(厅)、云天(厅)、茜云(厅)、碧波(厅);珠海殡仪馆则以泰山厅、华山厅、嵩山厅、衡山厅命名;上海益善殡仪馆有万福厅、青松厅、古月厅、长禄厅等;龙华殡仪馆的小悼念厅称泰安厅、长安厅、平安厅、永乐厅、安乐厅等;长春殡仪馆称鹤驾厅、西去厅、永生厅、琼楼厅等;南昌殡仪馆有千秋堂、天乐宫、永乐宫、福乐宫以及宁安厅、平安厅、和安厅、祥安厅、庆安厅等。公墓则多称长青园、福寿园、息园、憩园、归园等。骨灰寄存处也多用它名,如佛山殡仪馆的骨灰楼称长安楼,江门殡仪馆的骨灰楼分别称思亲楼、怀亲楼和念亲楼。 为什么要如此“转着弯”称呼而不直呼其名呢?原来这些名词中都有很深的含义。它们大体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三类寄托或认知:一类是自然山川,如日月厅、泰山厅或青松厅等,它们或与天地共存,或长青不老,均具有永恒的意义;二类是道家成仙,逍遥极乐世界,如清莲厅、茜云厅、碧波厅、天乐宫和息园、憩园等,人们以此希望先人之灵永存;三类是后人表示永远不忘先人的恩德,如长禄厅、思亲楼等,宣扬了儒家的“孝文化”。 人们在这一类命名上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以及追求人生永恒的心理,力图冲淡死亡色彩,以及孝道等。因此,人们就不愿直言死亡了。 再看殡葬操作方面的含义。为什么要殡?原来,殡最初的含义是表示亲属“不忍”死者很快地离去,以及从容准备丧事,便于召集亲朋故旧前来吊唁。丧事祭奠用白色布做装饰(如祭幛、丧服),现在多大量使用鲜花布置灵堂;民间对先人灵柩或牌位瞌头,或亲朋街邻绕灵三周以示告别等。追悼会(旧称辞灵仪式)类似于在给死者“出远门”送行,办一个“欢送会”。治丧期间大放鞭炮,意在热闹,并冲淡压抑和恐怖气氛。出殡时摔破一个碗,是示意“打发”死者出门,以免其再来纠缠生者,或说是送一个碗给死者到阴间去吃饭。中国古代,父母亡故后,孝子居丧三年(实为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从吉”,即不得过正常人的生活,如婚嫁、出外做官、经商等,意在推行“孝道”,强化两代人之间的联系。天葬者则认为通过飞鸟食尽遗体,死者的灵魂就可以由此升天,如此等等。 在殡葬实物方面,中国传统的土葬时用棺,民间称“寿器”。寿者,长久也。民间多将棺材的内部和外部两头漆成红色,以示吉利。与此同时,还有寿衣、寿裤、寿鞋、寿袜、覆面巾、纸钱、龙头杠、孝服、白纸花、黑臂纱等。墓地称“阴宅”,墓穴则称“千年屋”。古代中国人要求死后有一块墓地,否则被认为是“死无葬身之地”,并认为这将影响到来世轮回。因而此话也经常用作了人们之间的赌咒语。现代殡葬则有收殓车、冷藏棺(柜)、火化炉、电脑、鲜花等殡葬用物。有的殡仪馆用高档车作收殓车,用意在尊重生命,并颇受丧户的青睐。 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是按照生者生活的模式而设计的,所谓“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即象对待生者一样地对待死者。如生者的房屋称“阳宅”,墓地则称“阴宅”;生者爱受人尊敬,因而人们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给他们瞌头、上香;生者要吃饭,因而也就给死者上祭品等。 总之,这些有关殡葬的观念、殡葬操作和殡葬实物在最初被设计出来时都是有“含义”的,只是年代的久远,人们有时弄不清它们的原始意义了。大体上,它们分别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追求人生的永恒,孝道,对先人的报恩心理等。殡葬是生者按照自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所设计的,它的最终目的仍是生者,因而殡葬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生存文化。我们理解殡葬文化时,主要是领悟其中所蕴藏的含义,而我们要提升本单位的殡葬文化水平时,也侧重在将某一健康的“含义”溶入到殡葬观念、殡葬服务和殡葬实物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