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讲解?

228 2023-11-13 04:38 admin

一、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讲解?

1、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科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3、书法、绘画与雕塑

  书法: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东晋的王羲之,当时的人称他的行书、楷书为古今之冠,他的笔势是"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后人誉为"书圣"。

  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由于佛教盛行,宗教画占了主要地位。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擅长的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摹本《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地方劈山削崖,开凿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佛像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_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二、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特点:

1、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2、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3、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4、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迥异。

三、魏晋南北朝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呈多元化发展 ,从哲学而言 ,魏晋玄学的名教与自然、有无之争、言意之辨、形神之鉴等命题对文艺思想和创作颇有影响。

汉代的礼文化被“通达”、“任自然”所代替 ,情诗渐多 ,玄学之盛直接导致玄言诗的产生 ,山水赏会使以陶、谢、宗、王为代表的山水诗画达到相当高度。

道教对游仙诗和志怪小说的影响 ,佛教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魔术、绘画、雕塑、音乐的影响 ,则可以看到宗教与文艺的关系。

胡汉文化分别在南北地区融合、发展 ,又生出了诸多差异 ,形成了南北文风与艺术的诸多不同 ,造就出多姿多彩的面貌。

四、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

⑴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计算,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⑵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⑶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

⑷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有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南北民歌风格炯异。

五、魏晋南北朝的文化差异?

南朝是由东晋演化过来的,主要是汉人聚居区,汉人文化、礼节为主导;而北朝则先后出现过少数民族的入侵,是五胡内迁的时代,最终归于统一,也就是北魏。而北魏的统治者拓跋氏是鲜卑人,他们是没有什么文化底蕴可言的,为了巩固统治,也施以汉族人的统治模式,连他们的姓氏也改称“元”,但不可避免地会掺杂有部分人的文化。

六、魏晋南北朝科技发展快速的原因?

(1)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地区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2)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3)一些统治者推行了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4)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局势相对稳定

七、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著作?

《崔氏食经》,《食经》,《食馔次第法》,《四时御食经》,巜马琬食经》,《羹腔法》

八、与魏晋南北朝思想相关的朝代?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一说184~589年),又称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35年中只有一段大一统(西晋)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下面是有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欢迎参阅。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

  政治方面:国家长期分裂,战争频繁。或诸侯争霸称雄,或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发生了重大变革。如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封建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封建化过程。各民族交往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

  经济方面:社会变革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如:战国时期经济实力最强的秦国灭掉了六国,完成了统一;南北朝南北经济的发展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如:春秋战国时期天文历法的进步;南北朝时期的数学成就和《齐民要术》。文学艺术取得重大成就。如:春秋的《诗经》,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和青铜艺术的进步;东晋的书法绘画成就,著名诗人陶潜,南北朝的佛教石窟艺术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

  5)晋(265~420)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北齐、北周)。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军阀割据混战的时期。这时期豪族在经济上占有大量的土地,在政治上处于统治的地位。豪门士族为了保证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特权,创立了九品中正选举制(见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根据门第选拔士子做官,以致贤愚不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

  这时期的支配思想是玄学。魏晋玄学是杂糅道、儒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士族腐朽生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同时,才性论也是魏晋之际的中心议题。这种才能与德性(识见)相互关系的争论,既反映了当时两大政治派系的斗争和“才”可以使人走向悲剧的现实;也是以玄学论辩为形式的教育方面的重要论题。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与儒家相对立的自然放任的教育思潮。如嵇康反对儒家的礼乐名教,他在《难自然好学论》中认为,礼乐从各方面对人限制干涉,是违反自然的。他把六经、仁义等等都当作污秽朽腐的东西,要一概丢掉。与玄学家相反,儒家重视教育的作用。傅玄认为人性是极活动的,容易受教育。葛洪在他的基本属于儒家思想的外篇中也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努力的必要,他说:“才性有优劣,思理有修短”,但成功还在于自身的努力。

  总之,这时期学术思想自由,儒、道、佛三者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取,天文、数学、医药在私学中广为传授,学术与文化都有一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也起了继汉开唐的作用。

  中央官学 这一时期玄学清谈的风气和自然放任的教育思潮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的动乱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九品中正制使士族有了做官特权不再需要认真读书;然而皇室需要利用学校来培养官吏。因此这时期的教育特点是中央官学衰微,呈现出时兴时废状态。

  西晋创设国子学 西晋以前魏国曾立过太学。魏文帝于黄初五年 (224)正式于洛阳恢复太学。学制仍沿用汉代旧制,但略有不同。由于三国纷争,太学生多半是为了逃避兵役,学业水平较低,百人应试能通过的不过十人。

  西晋创立国子学是在晋武帝咸宁四年 (278),并设置国子祭酒、博士各一人,教授学生。惠帝元康三年(293) 明确规定官至五品以上子弟许入国子学,而太学则成为六品以下子弟求学之所。这是九品中正制实行后,士族享有政治特权在教育上的反映。它是中国于太学之外另立国子学之始,也是后世国子监的开端。这种国子学与太学的分立,直接影响着南北朝和隋唐的教育制度。

  宋代于文帝元嘉十九年 (442)正式恢复国子学,下诏书命令广训胄子。元嘉二十三年 (446)文帝亲临国学,策问学生,并给予他们和教授以奖励。齐朝建立后,武帝永明三年(485)也曾下诏立学,创建堂宇,置学生200人。不过齐立国23年,其间曾两次废学。梁武帝比较注意文教事业,于天监七年 (508)下诏兴国子学。天监八年诏书要求凡坚持学习能通一经的,经过策试可量才录用,即使寒门也不见弃。讲诵经学的风气曾盛极一时,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嘉德殿学士沈不害上书请兴学校,选公卿子弟入学,使助教、博士朝夕讲经,文帝很表赞成,下诏书根据他的建议施行。

  魏晋经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影响 东晋元帝即位,于建武元年 (317)设立了太学。这期间魏晋经学的发展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古文经学之得以立于学官是在魏初,而东汉的十四博士都是今文经学。自董卓之乱,博士流散,到魏初重新立太学时,博士所传授课试的已不是汉末的今文经学而已被古文经学所取代。这一时期的经学虽退居次要地位,但在政治上仍有它的重要作用,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主要还是经学。这个时期经学的特点是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从两汉师法家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称为“魏晋经学”。实质上这已是儒、佛、道混合的经学。流传至今的重要经书,其中魏晋人注的占了一半。他们注经的特点是广采众说,自出新意,其成就超过了汉代经师。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内容也有了变化。南朝儒生开始有讲疏、义疏之学。口头讲经的记录称为讲疏或讲义,义疏是阐发经义比经注更详尽的著作。义疏之学是受了佛教讲经的影响。

九、魏晋南北朝与隋唐小说的异同?

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小说在一些方面有异同之处。

异同点如下:

1. 题材和风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主要以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为主,包含了很多神话传说和超自然的元素。而隋唐时期的小说大多数以历史题材为主、以人物为主,讲述历史故事和将领的军事事迹,有很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2. 作者身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作者身份不得而知,只是以伪经、妖经、奇书等名称存在,而隋唐时期的小说大多有名的作家,如白居易的《长恨歌》、李密的《陈情表》、杜甫的《三吏》等。

3. 文学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作品以其多种层次的文化符号和深刻的精神内涵而著称。而隋唐时期的小说作者们追求的是现实生活和人性的描写,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受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之,在古典小说的历史发展中,魏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的小说风格存在不同,但都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十、求推荐讲有关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视频?

bilibili上面搜索“安州牧”。

视频制作精良,尊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