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高境界的人生感悟

228 2024-09-09 09:01 中山人才网

一、高境界的人生感悟

高境界的人生感悟

人生是一段旅程,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然而,有些人能够以一种高境界的方式来看待和面对这些问题,从而塑造他们的人生。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高境界的人生感悟,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1.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意味着我们要学会满足于自己目前拥有的,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和满足感。当我们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地位时,往往会陷入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不能真正享受当下的幸福。所以,要有高境界的人生感悟,我们需要学会知足常乐。

无论我们目前的条件如何,都应该珍惜所拥有的,并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只有当我们学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并从中找到快乐,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美好和幸福。

2. 心怀感恩

心怀感恩是一种对生活持有感恩的态度。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的一切美好事物,而专注于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然而,高境界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每一天都应该心怀感恩,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感恩能够使我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同时也能帮助我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无论我们的生活条件如何,都应该学会感恩,并对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心存感激。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3. 开放心态

开放心态是一种接纳不同观点和看法的心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意见不合和争议。然而,高境界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心态,尊重别人的观点,并愿意接受不同的观点。

开放心态不仅能够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还能够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只有当我们放下成见,敞开心扉,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4. 持久耐心

持久耐心是一种能够坚持并坚韧不拔的品质。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然而,高境界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只有具备持久耐心,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功往往需要时间和努力,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只有当我们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并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耐心,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就。所以,要有高境界的人生感悟,我们需要学会坚持下去,并相信付出终将得到回报。

5.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态度。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欲望。然而,高境界的人生感悟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学会关注和体谅他人,并为他人的幸福和成长付出努力。

人生不仅仅是个体的追求,更是社会共同进步的过程。只有当我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付诸行动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人生旅程中,我们应该以一种高境界的方式来看待和面对问题。知足常乐,心怀感恩,保持开放心态,持久耐心,以人为本,这些都是高境界的人生感悟。只有当我们拥有这些品质,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时,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一个有意义和幸福的人生。

二、最高境界的人生?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简单快乐,不被物质所困惑。有些人为了买房买车,换房换车,不辞辛苦地劳累工作,导致自己身体疾病频频,花了大把钱都没有治好,过着非常痛苦的人生。人为什么会生病?就是因为想得太多,想要的东西太多了,欲望太强烈了,所以烦恼就多了,从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说,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欲无求,保持空旷的心态。

三、格局境界高的人?

格局高的人,能看到事情未来的发展,不拘泥于当下,思想有厚度,人生这场旅程常常能繁花似锦。

可以说,一个人能爬多高,往往与自己的格局有关。

仔细观察生活,不难发现,那些格局很高的人,往往都有一个“共性”——敢于“归零”。敢“归零”,是重新开始的气魄。

格局高的人,看到的不是前期投入的多少,而是后期的发展如何,眼光越是长远,越敢于重新开始。

因为他们知道,错误的选择没有坚持的意义,只有敢于“归零”,重新发展,才有可能迈入新高峰。

四、庄子的人生境界?

庄子的《逍遥游》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其实就是等风来、乘风起,逆风飞翔,最后放弃对风的依赖,完成生命主体的自由,完成灵魂复归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最后结果就是无所待,达到庄子所说的超越了人间的功利和欲望的逍遥的境界。所以,人生是从有所待到无所待进化的过程,你掌握了无所待,你就能成为庄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圣人

五、高境界的人生感悟?

人生的感悟可以有很多,但要实现高境界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远离低级趣味,只去寻求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事物;

2. 学会适度地休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3. 专注研究,不断学习有用的知识;

4.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有效利用宝贵的光阴;

5. 精心管理自己的思想,狭义到必须专注;

6. 认识到自己的努力成果,以便激励自己前行。

六、会说话的人最高境界?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一双眼睛,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告诉人们多听多看,少说话。”其实认真聆听别人的话,不仅展示了对他人的尊重也会减少沟通时的误会。

美国有位著名主持人,有一次在主持一档节目时采访一个小男孩,他问小男孩:“假如你是一个飞行员,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行到一半而燃油耗尽,你怎么办?”小男孩说,“我会告诉我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系好降落伞跳出去……”。没等他说完,观众和主持人都笑了,他们以为这是一个聪明又自私的小孩。没想到小孩非常委屈地补充道:“我跳下去拿燃料,然后马上回到飞机上”。此时,气氛一度尴尬,众人都沉默了。

等别人把话说完是一种起码的修养,有些人之所以会打断别人,是因为自以为懂得别人的心思,但是每个人的认知并不同,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知道的一定比别人多,所以,只有认真倾听才会避免尴尬,有所收获。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很多,《史记》中记载商代开国之君成汤曾对大臣伊尹说:我曾经听说过:人到了水边,以水为镜,就能看到自己的模样;政治家只要看看民众,就能知道,政事是成功或失败了。伊尹回答说:这说法很英明:“言能听,道乃进。”那么这两位商代开国君臣的谈话中,我们也能看出他们对于倾听民众意见、体察民众情绪的重要性的认识,懂得倾听的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沟通才会高效。

还有大家熟知的“康熙来了”中的蔡康永几年前写的那本《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让他当了一把“畅销书作家”。在一次采访中,他围绕“会说话”侃侃而谈,提出“最高境界的会说话是让别人去说,是聆听。”所以他做节目时,他学会聆听,让来宾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他写书的时候,则更在意读者给他的回响和反馈。

有句话说得好,分享的欲望来自有品质的聆听。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人缘好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他多滔滔不绝会说话,而在于他能静静地听完对方想表达的想法,善于倾听的人是在用无声的言语默默的激励诉说者砥砺前进。

正如子期倾听伯牙之高山流水,才有流传千古的知音之情;六年时间里不断的表白才让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令世人羡慕不已;有善于倾听孩子心声的家长,才有平日家庭里弥漫的融洽氛围。

倾听是一门艺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是搞好人际关系必须掌握的技能,是会说话的最高境界,可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呢?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礼貌专注,积极反馈。倾听时我们要直视对方的双眼,让对方从我们眼神中感受到我们在认真倾听,同时我们的表情,点头,拍手的动作或者直接的口头语言的提问或者赞同,如:“你说的对,没错”等,都能让对方感受到他的表达的重要性,感到你对他的谈话很有兴趣,因而谈话会很开心,从而塑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2、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倾听时我们一定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听到对方的心声,才能理解对方所表达的语言,才能做出正确的反馈。

3、 察言观色,暗自揣摩。诉说者很多时候说的也并非肺腑之言,所以我们在听话时就需要注意捉摸对方话中的微妙感情,细细咀嚼品味,以便弄清其真正意图。如果对方说到某句话时言辞闪烁,那么这句话的真实性就值得推敲;如果对方的某一句话重复了好几遍,那一定别有深意。

在倾听中,不管诉说者的言论多么平淡无聊,都必须专心听完,倾听者不要试图打断谈话或转移话题。如果迫不得已中途离开,也要向诉说者道歉并解释清楚原因,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七、不怕死的人最高境界?

真正不怕死的人是懂得生命价值的人,是善待生命的人,当需要他用生命换取更大更有意义的价值时,他会坦然面对死亡,他不会为了自己的贪生而牺牲别人.真正不怕死的人就是那种大写的人正常的符合自然规律的死亡是无所谓怕不怕的,那只需要我们去坦然接受就行了.

八、高级自律的人生境界?

真正自律的人,往往有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也是内心强大的表现,这种人生境界就叫“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诱惑与寂寞是自律最大的两个敌人,诱惑是外敌,寂寞是内扰;诱惑考验定力,寂寞考验心境。既能经得起外界的种种诱惑,又能耐得住内心的种种寂寞,这样的人,无疑是自律的,也是内心强大的。

九、诗意境界的人生感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意境也是非常的高的,这些大家,诗人词人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处境或意境,这里最能表发意境的代表为苏轼,从他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生处境在不同的时间和事件后的态度,还有他那豁达的心态,值得我们现代人更多的去学习

十、下棋好的人境界高吗?

有人说“世事变幻,莫测如棋”,也有人说“棋之波折,有如人生”,还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见弈棋一事,虽然小道,但是却俨然有酒的“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之玄妙。

当然,说此话的人状态可能不同,他们下的棋可能也不尽相同,最后的领悟也就有所不同。那么问题也就来了:吾国最为古老的棋类,莫过于围棋和象棋,很多脍炙人口的谚语也都是由其发源,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棋类,有没有高下之分呢?

让我们一起怀着温情与敬意一起来探讨一下国粹:围棋和象棋

一、精深棋制

首先,先说棋的形制。

围棋起源大概在5000年前左右,传说是帝尧为了改善儿子丹朱智力而发明的一种游戏。它的棋盘是纵横十九道,共361个交叉点,象征周天之数,中间一点叫天元,亦是大道无极之太极。棋盘是方的,棋子是圆的,黑白双方各拥有180颗棋子,所有棋盒中的棋子并无任何不同,从空的棋盘,到双方各下一手,最后以在棋盘上的地盘多者为胜出。

至于象棋,它的起源同样的众说纷纭,其中一个说法是楚汉两军对垒时韩信所发明。棋盘是纵九横十,中间隔一条楚河汉界的鸿沟,实际上各取九五之数争霸抗衡。同样是两个人下的棋,一方执黑(项羽方),一方执红(刘邦方),开局的时候,就在盘面上布置成棋形,最终以逼迫对方将(帅)投降或将其击杀为胜利。其中子与子间有区别之分,将(帅)最大,但只能在九宫格活动,护身的士(仕)只能斜行,护城的相(象)只能穿心行走,炮隔子而杀,马斜走日字,车横冲直撞皆可,最微末的兵(卒)有进无退,气象森严。

如此说来,围棋类似于造物的河图洛书。棋盘为方,棋子为圆,是宇宙周天的象征;中间的天元(太极),则暗合无极生太极,一生二,二生三,无穷无尽的易理;从空的棋盘开始,中间经过纠缠交织,最后复归岑寂,有事物衍生之玄妙;而子与子间并无任何不同,则是说世间万物或芸芸众生,都是沧海一粟原本并无任何本质区别,有区别处在于自己如何去发挥。

而象棋,则类似于两军交战的演绎模型。气象森严,等级林立,从一开始就把双方摆在一个对立的局面,无论何等计谋,何等招数,所做的一切都是一个“争”字。当然围棋本质上也是一个争大小决胜负的游戏,但象棋阵型一开始就直接呈现眼见,也就相对而言缺少了变化。譬如《笑傲江湖》中风清扬教令狐冲练剑一段,风清扬足不动手不抬,则会有无数种可能和变化,而令狐冲固定的剑招则有所穷尽则自然逃不出他的法眼。

剑通此理。所以,从围棋和象棋的形制看,虽然皆各有千秋,但变化方面,围棋则更为灵活。

二、莫测局数

因为灵活,所以变化繁多。说到变化繁多,最直接的则是用棋局来计算。

象棋的棋局,棋界大部分认为是在几百万盘到几千万盘之间,至于具体算法就不得而知,没有公论。但象棋开局即布置好阵型,且等级林立,所以一般来说,一个棋痴是非常有可能于再有生之年下个重局的。

而围棋,则盘数多的惊人,号称千古无同局面。究竟多到何种地步呢?譬如一人活了一百岁,从出生的每一秒到逝去的最后一秒,无时无刻不在下棋,即使是这样可能也需要转世许多次才能穷尽它的变数。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谈到过棋局终数,却无法念出来,因为无名可纪。其计算方法如下:

任何一个交叉点可变三种局面,一黑、一白、一空(此处要说到围棋特殊性,一般任何交叉点,可以是黑子或白子下,但黑子或白字都有被吃的可能,于是又变成空了。)自那以后不论横直,按照一个交叉点3种变化来算。

那么,凡方2路(两纵两横,在角落交叉的方角),用4子,可变81局;方3路,用9子,可变19683局;方4路,用16子,可变43046721局。方5路,用25子,可变847288609443局;方6路,用36子,可变150094635282031926局……

世上的计数单位是:万为亿,万万亿为兆,万万兆为垓。把361路都算出来,大约连书“万”字43次,这样大的天文数字自然是无名可纪。也由于局数太过庞大,所以现代科技虽然发达,可以让电脑下过象棋大师,但唯独围棋不能,因为目前电脑都是根据以往的棋局路数来进行计算的,谱无重复,自然无法应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个世界之所以精彩莫测,大概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你永远都看不透。愈是看不透,愈想钻研,愈是钻研,则愈觉精深。

三、奇变招路

说到棋的精深,得讲到招路和谋略了,因为棋,归根结底是要人来下的。

拿围棋来说,前人留下过千古不朽的《棋经》,“棋者,以正合其势,以权制其敌”,“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势”等名句,即是出自其中。与此同时,不知道哪位高人还将棋理总结规则,留下了简明扼要的围棋十诀:

一、不得贪胜;二、入界宜缓

三、攻彼顾我;四、弃子争先

五、舍小就大;六、逢危须弃

七、慎勿轻速;八、动须相应

九、彼强自保;十、势孤取和

其实此等谋略,不但适合围棋,即便是打仗、经商、处事等皆可,自然也适用于象棋。同样是争胜负的游戏,弈棋之时双方必然是调整心态,筹划在前,一旦开局,必处处争先,步步谋算,当杀则杀,当和则和,当冲则冲,当避则避,当连则连,当断则断,为成大事,甚至可牺牲数子以争先与取势,或送羊入虎口以图大谋与反转,最终都是制人而不制于人。

然而,在几分相通的谋算中,围棋和象棋相比又有其不同之处。

其中一点,看过《天龙八部》的朋友可能会记得,那就是“不应之应”。当日在万劫谷中黄眉僧和段延庆进行棋战时,黄眉僧几番不敌都是段誉施以援手,段延庆看破后就用了此招。

“应”是围棋术语,意思是说行棋过程你一来,我一往,局面非常紧张的时候,对方必须予以回应走下去,否则可能一大块棋甚至全局都有危险。而这位天下四大恶人之首的段延庆,见到形势不利后,干脆另投它处,取得先机,把累赘的包袱扔给对方,这招着实是厉害。

另外一点,看过金庸武侠的人可能也会记得,那就是《倚天屠龙记》中的“不下之下”。当日昆仑三圣何足道,一手执白,一手执黑,自己与自己弈棋,在中央之地争斗得不可开交没有良策解决时,郭襄经过建议他用此策,反攻西域后局面果然大开。

“不下之下”,其中一层意思用围棋术语来说,可以说是“脱先”。关键点就在于利益的分析,假如当下的纠缠并不能带来很大的利益且无关生死的话,可以先另投他处,以小代价取得更大的利益。

另一层意思,则和围棋的规则有关。众所周知,围棋是一人一手的游戏规则,但这只是最基本的,它还有一个规则是,黑白双方,其中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任何时候放弃行一步棋的权利,假如对方下棋则在此之后你亦可以下棋;假如对方也不下,则是棋局终结。这特殊的规则,竟也可以成为谋略的一种。因为围棋讲究有“气”(每个交叉点四口气,对方围之气断则亡)则活,所以在收官和死活方面,有时故意让他人先下,则他人利益竟会减少或者直接招致灭亡。精神幽微处,确实是妙不可言。

虽然象棋和围棋的形式有所不同,但由于围棋形式更加灵活,棋盘更加广大,所以“不应之应”及“不下之下”,确实也是围棋所独有,这方面它毕竟是较象棋宽泛些。

四、幽微局面

围棋的精深微妙,还体现在局面的特殊性上。

让子棋,快棋,一对多,联棋,这些是棋制和规则的不同,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和才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象棋中,有一种“对面笑”的局面。即是杀的子越来越多,盘面上留下的也就越少,双方火并之后,剩下的子数聊聊可数,都不能杀掉对方,这种时候就会有一种无奈而又睿智的和棋。

这样的情况,围棋也有。也就是“三劫连环”或“四劫连环”。劫争,是指黑白双方都把对方的棋子围住,一方先下吃子,另一方得交换一回合后才能重复走到当初自己可以吃子的位置,以此来避免重复。但是毕竟还是有种例外的,双方几块围在了一起,成了几块同时打劫的局面,于是同时按照按照规则行事,于几处循环往复打劫,停不下来,以至于最后也是既无奈又睿智的和了。(现在可能叫无胜负棋了。)

当然,要说到棋局的,围棋和象棋虽然是有相同之处,但围棋还有同而相异的一点,死活处可见一斑。

死活的特殊棋形,先走亡。

譬如说以上的棋形,无论哪一方先走,都是自取灭亡;无论哪一方后走,则是旗开得胜。这就成了一种很诡奇的局面,无论哪一方都想对方先走,但无论如何对方也不会先走,于是大家也就让他自然而言的摆在那里,而这样的结果居然是“双活”(两方同时存活),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是寓言不争么,是寓言共存么,是寓言“有气则话,心宽舒畅”么,抑或是寓言“阴阳交互,相生相成”么,或者都是,抑或都不是。因为棋终究是棋,人终究是人,二者不可混淆一体。

也因着棋和人,不能同日而语,所以也变可知棋之境界高低。

五、玄妙境界

境界一词,本是梵语。它直译的意思是:对万物的感知都是人心的投射,当你感知到此事或彼物,世界与内心交织在一起所直射、反射、折射出来的一种状态或物象,就是境界。由此可知,境界最根本之处在于你内心的感觉、感受、感触、感悟、感知。如同阳明所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归于同寂;你看此花时,此花则与你一同鲜活起来。

所以棋之为物,从境界上看时也就没有高下之分的。但从艺术形式,或者单单从游戏性方面来说,确实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形制、局数、招路、局面哪一个方面来说,围棋确实比象棋更为灵活、多变、开阔、丰富些,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然,提到这些也是一时一境,也仅仅是个人观点,纯粹属于一时间的玩耍罢了,而我本身对两种棋如今也无偏见,只有喜爱与更喜爱的分别而已。也许以上观点很可能也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这方面只能是希望知者指正了。另外要说的是,即便是真的存在游戏性的差异也罢,但归根到底无论是那种棋,只要能给你带来快乐,带来意义,让你有“胜负虽分,竟忘角逐之想;橘中虽隘,自觉天地之宽”之感,或许也已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