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务员考试必背的10组高频成语?

93 2024-08-15 18:19 中山人才网

一、公务员考试必背的10组高频成语?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2.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3.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①喻按照线索寻找;②也喻办事机械、死板。

4.按部就班:(褒)按照一定的

二、高考高频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三、申论高频成语?

1、触类旁通

触类旁通是申论中的高频成语之一。原因是申论要求考生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发现新领域中的共性规律,从而解决问题。触类旁通恰恰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内容延伸:在申论写作中,可以将触类旁通应用到各种现实问题中。比如,可以将传统管理学的理论应用到团队管理中,将心理学中的洗脑理论应用到市场推广中,将动物行为学的套路应用到人际交往中等。这种跨学科的思考方式,不仅能够使文章更深入、更有思考价值,还能够展现出考生的知识功底和综合能力。

2、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是申论中常见的成语之一。原因是申论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场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当地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恰恰符合了这种能力的要求。

内容延伸:在申论写作中,因地制宜的思维方式非常实用。比如,在城市规划中,不同城市的地形、人口、经济条件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划;在农村扶贫中,不同贫困地区的产业、地形、气候等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不同的扶贫政策。因地制宜的思维方式,能够使解决方案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3、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申论中常见的成语之一。原因是申论要求考生有抽象思维能力,能够从细微的现象中发现普遍规律,从而推论出更大的问题。

内容延伸:在申论写作中,以小见大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方法。比如,在社会治理领域,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小社区的治理经验,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推论出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的治理方案;在环保领域,可以从一个小海湾的污染现象中,发现出海洋污染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小见大的思维方式,能够使文章更具深度、更有说服力,展现出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公务员考试言语成语怎么积累?

1.多读书:阅读相关考试材料,如政治经济学、法律、管理学和公共管理等以及经典文学作品,并注意其中的成语和词汇。2.记忆技巧:可以把成语分为不同的类别进行记忆,如与“天”有关的成语、与“心”有关的成语、与“水”有关的成语等。3.写作训练:在写作时,尽量运用成语,让自己熟悉成语的使用,同时反复加强记忆。4.英汉对译:通过英汉对译来增强成语的记忆,比如背诵英文成语并学习翻译。5.相互检查:找一个拥有一定语言基础和成语掌握能力的朋友,相互考试、练习记忆成语。

五、省考成语高频考点?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积累省考成语高频考点:

(一)拿出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和整理词语,每个词语的含义、语境、易错点都做好整理,分门别类梳理;

(二)日常刷题遇到的不熟悉词语,及时整理到笔记本上;

(三)日常可以阅读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软件上的文章,学习词汇和语感。

这样长久下来,必然能够事半功倍,取得突破。

六、高考高频成语以及解释?

有志竟成

拼音:

yǒu zhì jìng chéng

解释: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语法:

有志竟成作宾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示例: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四章:“‘有志竟成’,总有我们的一天。”

近义词:

有志者事竟成

七、高考高频率成语?

高频成语: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也可写作“重振旗鼓”。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八、高频考试库怎么样?

还是靠谱的。

虽然,雅思官方会在每年的1、5、9月份的时候进行雅思口语的题目调整,把部分旧题换成新题,但是更换的幅度大概在30%左右,所以还是很容易会考到高频话题的。

九、b 级考试高频词汇?

1. aboard

ad. 在船(或飞机,车)上;上船(或飞机,车)

prep. 在(船,飞机,车)上;进入,上(船,飞机,车)

[例句]They were the last two to go aboard the ship.

他们是最后两位上船的。

2. account

n. 帐目,帐单;帐户;客户;描述;报导,说明;根据,理由

vi.解释,说明;对...负责;(在数量等上)占;

搭配:

on no account 绝不

on account of 由于,因为

take sth. into account 考虑到,顾及

3. accustomed

惯常的,通常的;习惯的,适应了的

Be/get/ become accustomed to 习惯于【+名词/doing】

[例句]You’ll soon get accustomed to the job.(你将很快习惯这个工作。

4. action

n.行动;行为;作用

词形变化:act [v]→action [n]

搭配:

in action活动中,在运转中;在起作用

out of action 不活动;不起作用

take action 采取行动

put sth. into action 实行,把…付诸实施

5. adjust

vt.调节;改变...以适应;校准;调整

6. advantage ←→ disadvantage

n.,优点,优势;利益,好处

搭配:

take advantage of 利用

[例句]We took advantage of the fine weather to go on a hike.(我们利用晴朗的天气去远足。)

十、2017年高考高频成语?

有因为2017年高考的试题中出现了很多高频成语,如“水落石出”、“一举两得”、“功德无量”等等,这些成语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需要掌握。同时,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学习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另外,成语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文学作品、演讲中运用成语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因此,学习高频成语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