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司法鉴定机构回避制度是怎样的?

274 2024-09-05 11:29 中山人才网

一、司法鉴定机构回避制度是怎样的?

您好! 对鉴定结果不满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一)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原委托事项鉴定执业资格的;(二)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三)原司法鉴定人按规定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四)委托人或者其他诉讼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由的;(五)法律规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重新鉴定的其他情形。 重新鉴定,应当委托原鉴定机构以外的列入司法鉴定机构名册的其他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委托人同意的,也可以委托原司法鉴定机构,由其指定原司法鉴定人以外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司法鉴定人进行。对于涉及重大案件或者遇有特别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的鉴定事项,根据司法机关的委托或者经其同意,司法鉴定主管部门或者司法鉴定行业组织可以组织多个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因此,如果院方符合重新鉴定的要求,那么法官同意重新鉴定是合理合法的。如果您对鉴定意见不服可以申请专家辅助人出庭对鉴定意见进行质证。

二、你对安全有怎样的认识?

(1)树立生产中安全第一的思想,远离危险区域,从小事做起,克服麻痹思想,从要我安全做到我要安全。

(2)学习并理解安全操作规程,规范自身行为,杜绝抢时间、赶进度、图省事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在任何情况下不违章、违规操作。

(3)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在岗位操作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做到注意力集中,防止因疲劳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4)每天上下班以及工作中做到对自己工作区域的仔细检查,物品进行安全整洁摆放,及时进行整理、清洁工作,以保证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消除事故隐患。

(5)在做好自身安全的同时,积极协助同事及其他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对违规操作等危险行为进行及时劝阻。劝阻无效的,及时汇报上级领导,并协助领导处理好违规事件。

安全的客观状态:

没有危险的状态是安全,而且这种状态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而是客观的。无论是安全主体自身,还是安全主体的旁观者,都不可能仅仅因为对于安全主体的感觉或认识不同而真正改变主体的安全状态。

一个已经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下的人,不会由于他自我感觉良好而真正安全;一个躺在坚固大厦内一张坚固的大床上而且确实没有任何危险的人,也不会因认为自己危在旦夕就真的面临危险。因此,安全不仅是没有危险的状态,而且这种状态是客观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没有危险作为一种客观状态,不是一种实体性存在,而是一种属性,因而它必然依附一定的实体。当安全依附于人时,那么便是“人的安全”;当安全依附于国家时,那么便是“国家安全”;而当安全依附于世界时,便是“世界安全”。

这样一些承载安全的实体,也就是安全所依附的实体,可以说就是安全的主体。客观的安全状态,必然是依附于一定的主体。在定义“安全”概念时,必须把安全是一种属性而不是一种实体这一特点反映出来。

三、谈谈你对中国药典的认识?

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

始自1930年出版的《中华药典》。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已编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版共十个版次。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医药卫生保健工作。1950 年1 月卫生部筹划编制新中国药典。

1950 年4 月卫生部成立了第一届中国药典编纂委员会。

1第一部《中国药典》 1953 年版由卫生部编印发行。

于1957 年出版《中国药典》 1953 年版第一增补本。

1955 年卫生部成立第二届药典委员会,但这届委员会因故未能进行工作。

1957 年成立第三届药典委员会,1965 年1 月26 日卫生部公布《中国药典》 1963 年版,并发出通知和施行办法。

1963 年版药典开始,分一、二两部,各有凡例和有关的附录。

1972 年4 月28 日国务院批复卫生部同意恢复药典委员会,1979 年10 月4 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 1977 年版自1980 年1 月1 日起执行。

1979 年,由卫生部组建第四届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1985 年版于1985 年9 月出版。1986 年4 月1 日起执行。

1985 年7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正式执行,该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明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国家药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进一步确定了药品标准的法定性质和药典委员会的任务。

1986 年卫生部组建第五届药典委员会。

1987 年11 月出版《中国药典》 1985 年版增补本。

1988 年10 月,第一部英文版《中国药典》 1985 年版正式出版。同年还出版了药典二部注释选编。

1990 年12 月3 日卫生部颁布《中国药典》 1990 年版自1991 年7 月1日起执行。

1991 年由卫生部组建第六届药典委员会。

卫生部批准颁布《中国药典》 1995 年版自1996 年4 月l 日起执行。

《中国药典》 1990 年版英文版亦于1993 年7 月出版发行。

为加强国家药品标准工作,1993 年5 月21 日卫生部决定将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离出来,作为卫生部的直属单位,这是药典委员会机构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

1996 年5 月经卫生部批准,第七届药典委员会成立,卫生部药典委员会更名为国家药典委员会,并成建制划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管理。《中国药典》 2000 年版于1 999 年12 月经第七届药典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议审议通过,报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布,于2000 年1月出版发行,2000 年7 月1 日起正式执行。

四、对建立课堂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一活动 培训课堂管理执行标准即为通常所说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的任务比较复杂。一般认为,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

五、你对海底世界有怎样的认识?

海底世界就象神密的太空一样,令人神往,上天入地是人类的梦想,这个梦一定会实现

六、你对电影剪辑的认识是怎样的?

没有看到提供专业基础知识的回答。那我来详细补充吧。

电影=长镜头+广义蒙太奇

广义蒙太奇=连续性剪辑+(狭义蒙太奇)非连续性剪辑

连续性剪辑目的,是让剪辑“隐形”,使观众看不出电影是由无数镜头凑在一起的,这样观众才有代入感。这个背后的理论基础是电影心理学,我个人比较了解的是以拉康的“匮乏”(lack)为基础的理论,这里不赘述,第3点会简要提到。与连续性剪辑对立的典型是蒙太奇(狭义),但这两者不是完全互斥的。厉害的导演和剪辑可以将两个概念结合起来,让剪辑“有形”,却不影响观众代入感

下面取《阿甘正传》《指环王》《肖申克的救赎为例》镜头为例,谈连续性剪辑:

1.180度定律:常规对话正反打,避免越轴。

以阿甘和珍妮座位靠背的红线为准,摄像机的机位始终在红线一侧,在他们前面A和B的位置。这样剪的时候,从A到B,B到A,A到B,B到A,人物的背景是相似的。

想象一下,珍妮说话时我们给镜头A,而阿甘说话时,我们切到镜头C,C到A,A到C,C到A。每一次切到镜头C,我们就看到阿甘和珍妮的后脑勺,这样观众能有代入感去听他们说话吗?是的,这个前提就是导演要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两个人的对话上。如果一个专业导演有意打破这个定律,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其他信息,比如说话对象其实在说谎。

如果导演想告诉观众,他们座位后面有人在偷听他们说话。这时,镜头剪的时候就是阿甘说话切到镜头C,珍妮说话切到镜头D,D到C,C到D,D到C。还是在红线一侧(蓝色),同样遵循180度定律。红线转了180度。

想象下,如果这时阿甘座位后的一个小孩"小明"拍阿甘的肩膀,然后阿甘和珍妮都转过头去看后面,和他谈话。我们之后的镜头怎么剪?会从B到E,E到F,F到E,E到F。这时候红线转了90度,如下图,此处可视为公共汽车的侧边。遵循180度规律就不会切到镜头G(车外)。

背景的信息也决定了在红线哪一侧,下图红线很明显是长椅。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小阿甘在后面荡秋千。

摄像机慢慢随推车向阿甘(左边)这边移,直到阿甘的脸挡住了小阿甘,话题变得越来越严肃。

然后一个正常的反打,给我们看阿甘表情。因为,摄像机在这一侧,我们不能同时在画内看到两个人的表情。

导演为什么要这样拍?此处省略我的个人意见。

一般情况,导演决定了摄像机的机位,不需要剪辑师考虑,但是剪辑师需要明白这些原理。

2.大于30度定律:避免跳切(Jump cut)

一个镜头和另一个镜头,分别所对应方向的延伸线相交的夹角,大于30度。在同一水平或垂直面上,如果小于30度的两个视角画面变化不大,切镜头会让观众意识到剪辑的存在而出戏。

继续用刚刚的图:

如果需要显示30度以内的画面信息,在水平方向横遥(摄像机固定),或者手推车;在垂直方向上下摇摄(抬头点头),或者摇臂(摄像机上下移动)。当然,还有手持摄影机。总之,就是不能让画面切断后紧接一个和上一镜头差不多的画面。所以从一个远景镜头切到中景镜头,或者中景切到近景,小于30度是没有问题,也是属于连续性剪辑。另外,极少情况,进入一个新场景,第一个镜头是全景,紧接一个特写,再接一个全景,再接一个特写,这种情况一般属于为情绪服务的蒙太奇,而不是连续性剪辑。

破坏此定律的蒙太奇,戈达尔《筋疲力尽》(Breathless)的镜头是经典:

3.动作连贯:避免穿帮

这个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按时间顺序先后出现的镜头,对应一个完整动作完成的先后顺序来剪辑。动作完成所需时间,和所有镜头时长总和也要接近。

下面两个动图,数下每一个有几个镜头?

第一张动图4个镜头,第二张动图7个镜头。

一个动作分几个镜头来呈现,是人为地增加紧张感。或者说,紧张的场面,切镜头的次数多,并不影响观众代入感。第一张动图,看起来貌似动作并不连贯,箭从埃尔隆德脸边上飞出去两次(第1个镜头和第3个镜头)。但是中间的第2个镜头说明了,两个镜头里脸边上飞出去的箭不是同一支箭,足见很多箭。因为时间非常短暂,观众很难看得清,所以第4个镜头就是补充前面"匮乏"的信息——到底射出去的箭多到什么程度。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说,下一个镜头给出的信息,应该拥有上一个镜头匮乏且与其本身紧密相关的信息,相关性越少,越倾向是非连续性剪辑。当你想看什么,剪辑师就给你看什么,观众是察觉不到"剪辑"的。

信息的匮乏,会挑起人持续看下去的欲望,好奇心逼出人潜在的"强迫症",这个道理不限于讨论剪辑师如何处理镜头衔接。对于编剧处理剧本结构,或者说对于任何故事结构都一样,一个故事之所以能吸引人必须要由一个大谜团和无数小谜团组成,大谜团让你产生看的初衷(预告片、第一幕结尾),小谜团让你持续观看(第二幕太长)而不会中途失掉兴趣。为什么很多电视剧到每一集结尾总能令观众恼火抓狂,为什么山鲁佐德可以讲故事讲一千零一夜?

前一个镜头最后一帧的动作,与后一个镜头第一帧的动作一致。看下面动图切镜处:

有些动作的匹配,还可用于场景转换:

连续性剪辑与蒙太奇的结合。

为了省略不必要的动作,不可能做到每一次剪接都和上面例子一样几乎每一帧都对应上。这时,保证画内物体或人物运动方向一致,也有助于使剪辑隐形。

比如前一个镜头,主角在家门口开车,车子从画左移动到画右然后出画,下一个镜头切到另一个场景比如说超市,这时车子应该从画左入画(导演没考虑这个来取景的话,剪辑也没办法),中间不必要的画面就悄悄省略了。这其实和180度的规律相似,主角在车上,观众注意力在那儿,保证车子入画出画的的方向一致,就不容易让观众出戏。

4.视线匹配:镜头视角自然衔接

简言之,上一个镜头显示人在看某物(此物不在画内),切的下一个镜头通常要显示此物是什么。

同时,镜头应该处于人与物的两点一线的平行线上。如果不是特写,这个摄像机镜头一般放在上一个镜头里人的眼睛所处的位置。俯拍和仰拍是最容易解释的例子。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进监狱往上看,于是接一个仰拍镜头。这里总共两个镜头:

虽然是视线匹配的连续性剪辑,但也是蒙太奇的应用。1+1>2,库里肖夫效应。后面黑漆漆的一片,这个隐喻非常不隐。

同样在《阿甘正传》里也有一个连续性剪辑+蒙太奇的剪接,也是总共两个镜头。上一镜头,珍妮抬头往天上看。下一镜头,切到一个仰拍镜头。

然后,我们知道,场景已经转变了。除了,视线匹配和场景过渡,1+1又多了一层“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5.内容匹配

大多用于过渡场景。

场景A台词与与场景B画面的匹配(画外音),场景A台词与场景B台词的匹配(喜剧),场景A画面与场景B画面的匹配(第3点人物动作的匹配,或者物品相似)。

例1:前一镜头阿甘在说珍妮:

后一镜头,一个J Cut(第6点)切到珍妮的场景。

珍妮的花天酒地和阿甘的生活产生的对比,蒙太奇产生新的含义。因为有台词提示,所以还是属于连续性剪辑。相比《教父1》洗礼那段时空的穿插,如果说这一段的蒙太奇效果是1+1>2,教父那段可能是1+1>10。

例2:

同样,画外音穿插式的叙述,属于连续性剪辑。但这里,蒙太奇的效果就非常大,主要起到喜剧效果。

例3:

这个不能算蒙太奇。

例4:

线性叙述,连续性剪辑。类似例3,勉强说是蒙太奇起到了过渡场景的作用。

6. 声画重叠:心理准备

"L Cut" 和"J Cut",多用于场景过渡和人物对话。这个用过premiere pro的更能理解。

"J Cut":上一场景的最后,画面还没切到下一场景,下一场景的声音先出来了。

"L Cut ":上一场景的最后,上一场景的声音还在,但画面已经切到下一场景了。

这都是为了提前给观众一个心理过渡或者提示,先让你听到声音(J CUT),或者先让你看到画面(L CUT),这样在场景变换时,就显得不那么突兀。

在人物对话时使用,可使对话交接显得更自然,没有那么死板生硬。一个场景内A对B说话,A快说完的时候,画面先切到B,L Cut。对话中J Cut的情况较少,原因自行脑补。有时为了显示一句话里单独的某个台词使对方情绪上产生了重大变化,也同样用这种方法。(前提是正反打的两个镜头角度非常大,观众无法在同框内看到双方的表情。)

7. 转场(场景过渡):

这里头是最能产生有创意的例子的类型,前面已经提过不少。

一个场景即一个时空,同一个地方不同时间,或者同一个时间不同地点,在剧本里都算作不同的场景。一般情况下,剧本里写好的场景顺序,和最后剪辑的不会有很大出入(合格的编剧应该懂剪辑);但是为了方便拍摄,不可能都按照剧本或者最后剪辑的场景顺序来拍,而是按拍摄剧本(shooting script)。所以在同一个地点,可能拍第2场、第26场和第53场,假设按1个场景10个镜头,一个镜头拍了5条,同一个地点的素材就有上百上千条。拍摄时不做标记,后期工作量不可想象。之所以场记要记录a场(scene)b镜(shot)c次(take),就是为了方便后期的剪辑。

传统常见的转场包括:渐隐(dissolve),淡入淡出(fade in,fade-out),虹膜镜头(iris),划变(wipe)等等。神探夏洛克里,花式转场很多,非常值得拉片。

===========================================

剪辑决定节奏,节奏决定情绪,节奏把握到位,观众代入感达到了,剪辑师就完成任务了。所以是连续性剪辑还是不连续剪辑(狭义的蒙太奇),关键是看导演想表达什么。多思考导演和剪辑的动机和手段,而不必被这些条条框框给束缚。

最后想说,毕竟机位主要是导演和摄影讨论决定的。没有剪辑常识的导演,都是流氓导演;不想做导演的剪辑,都不是好剪辑。

以上主要针对剧情片而言,好莱坞的商业剧情片,导演一般不会也没有必要干涉剪辑。纪录片的话,剪辑就是大半个导演,两者紧密合作,很多时候也是同一人。

之前自己制作的几个蒙太奇例子的动图:陈欣.波特:怎样理解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

===========================================

个人觉得《肖申克的救赎》里最叼的一个长镜头,看得我毛骨悚然,灯光、台词、表演、画幅变化、选角都堪称完美,附图镇楼,就不弄gif了:

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你是怎样认识的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你真的了解吗?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你是否真正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塑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和谐、健康、积极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面对挑战。

其次,家庭教育能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家庭中,父母的语言、行为和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关注,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更高,更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

除此之外,家庭教育还能够影响孩子的学业成绩。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相反,一个恶劣的家庭教育环境,则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辍学的情况。

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既然家庭教育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

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愿意听从你的教导。

其次,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再者,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请记住,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请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最后,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社交能力是孩子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请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学会与人相处、沟通、合作。这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请记住,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够成长为健康、自信、快乐的成年人。

八、作为班长你对廉洁自律是怎样认识的?

作为班长,我认为廉洁自律是这样的:廉洁是不能私自接受同学的“贿赂”,比如同学给买了小零食,我们不可以为了这种好处,而对他格外对待。

自律是说先要管好自己,让自己做到最好,才能服众,自己不可以先违反纪律,迟到等等

九、你对京剧脸谱有了怎样的认识?

我京剧脸谱是我们的国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并为之而自豪。京剧脸谱真的是一种文化一流产品,特别是变脸。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

十、你对铁路工作是怎么认识的?

铁路职业是一份可以信赖、令人自豪但又十分辛苦的工作。

之所以可以信赖,是因为铁路系统是国有大型企业,是国家交通的大动脉,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在国家交通领域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待遇丰厚,效益稳定。一旦加入铁路系统,生活上基本是后顾无忧了。

说铁路职业令人自豪,是因为铁路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一个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恩格尔系数,不清楚什么是CPI,但没有人不知道铁路。而我就是为所有老百姓提供铁路服务的人。足以令人自豪了。

但是铁路也确确实实很辛苦。没有正常的休息日,披星戴月,还要倒夜班等等。当然了,既然选择了铁路就要勇敢乐观地面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