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21高考分流政策?

204 2024-09-12 13:09 中山人才网

一、2021高考分流政策?

在2021年中,首先迎来改革的是高考,3+1+2的新高考模式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未来高考制度的主流,在这项制度下学生们确实可以更好地提高成绩,有机会考上好大学。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与此同时中考也迎来了重大改革,只不过和高考改革的备受支持相比,中考改革就让家长们有些忧心不已了,因为从2021年开始,中考录取率将会降低至50%,同时严格限制普高和职高的招生比例,实现五五分流。

这也就是说,从2021年开始,在以后的高考中只有50%的学生可以顺利升入普通高中,剩余50%的学生只能选择职业高中,技校等,甚至有的还会直接流入社会,从中考开始,学生们的命运就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二、分流人员退休政策?

1、和普通公务员的退休政策不同,时间和待遇均有差别。2、因为分流人员是指在原部门或企业因调整、转产或改革而被安排到其他部门或企业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待遇与原部门或企业的公务员不同,因此退休政策也不同,一般是按照企业员工的退休政策来执行。3、具体分流人员的退休政策可能因不同部门、企业及地区政策而异,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具体分析。建议分流人员在就职时要了解清楚当地的政策规定,尽早做好退休准备。

三、宝钢兼并酒钢职工分流政策?

一是员工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马钢股份在员工分流安置过程中,没有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分流员工的权益,解除分流员工的后顾之忧,引导员工自愿分流,与企业协商一致后解除劳动合同。

二是多种分流方式并举。

马钢股份分流减员方式包括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以下简称协解)、离岗休息和自主创业三个类别,充分考虑了员工的不同诉求。

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

四、上海雨污分流政策规定?

上海雨水管污水管分开,雨水管可直接排放到江河,污水管要流向污水处理厂。

五、如何应对复旦大学大类分流? | 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解析

复旦大学是中国一所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以其优质的教学和严谨的学风而闻名。然而,近年来,复旦大学推行的大类分流政策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什么是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

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是指在大一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兴趣选择进入不同的专业类别。该政策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掘自己的优势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

如何应对复旦大学大类分流?

面对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准备:

  1. 了解分流政策:学生应该主动了解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的具体要求和流程,包括分流的专业类别和录取标准等。
  2. 认清个人优势:学生应该认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潜力,确定自己最适合的专业方向。
  3.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大类分流除了成绩,还会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应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展现自己的全面能力。
  4. 提前了解专业要求:准备大类分流前,学生应提前了解各个专业的要求,包括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
  5. 寻求帮助和建议:如果学生有任何困惑或疑问,可以向学长学姐、辅导员或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和建议。

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的影响

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对学生和学校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对学生而言,大类分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促进了个人兴趣和潜能的发掘。
  • 对学校而言,大类分流政策有助于培养更具特色和优势的专业,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形象。

结语

复旦大学大类分流政策是该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而实施的一项改革举措。学生应认真了解政策要求,积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做好分流前的准备工作。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能为各位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六、南大大类招生分流政策是什么?

大类招生就是招生时不划分具体的专业,而是多个专业组成的大类。大一时学习多种课程,大二时分流到具体专业。如数理大类包括数学,物理,天文和大气,大一四个专业的课都有涉猎,大二时主要根据兴趣选自己想去的专业。

具体的内容 @李大白 的回答已经十分详细了,我就以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讲解下分流的选择。
NJU拾忆:NJUESE|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历程(目录)

谨以此文记录从一个19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学生的角度看待分流的想法。

落笔之时,正值“电子学院举办“星火培优”学业帮扶总结表彰会”和“电子学院本科生发表无标度网络鲁棒性相关学术论文”在互联网上被津津乐道。珠玉在前,不免自惭形秽,惶惶然不知道有什么值得分享的经验,姑妄言之分享对分流的一些看法于我实在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于是碎碎念在前:以下仅为挂一漏万的记录:成功没有公式,生活没有定律,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走的才是最好。

前言——电子学院与三三制教学简介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仙林校区)源于上世纪50年代国内首批创设的“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1984年成立“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组,成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如果说高考是千万人涌向一条路,一座桥,那大学生涯则是每个人的曲径通幽,每条路都并无对错,却都有截然不同的景致。

三三制教学模式

2009年起,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正式实施,该方案更注重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加注重将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所谓“三三制”,前一个“三”,是指将本科分为三个阶段:大类培养(就是一进去的那种人文大类,社科大类,这种,基础课都要上),专业培养(根据兴趣分流,比如分到历史,哲学,这些),多元培养(根据以后职业意向不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课程和帮助。)。第二个“三”就是指“多元培养”阶段又分为三个选择:专业学术类(本专业深造),交叉复合类(跨专业深造或就业),就业创业类。

就我个人而言,我经过一年的电子信息类课程的培养,在对电子这门学科有了一定认识的同时,还得到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从而在大二专业分流的时候,得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得益于“三三制”的培养模式,我们发展的潜力和发展的能力得到最大水平的发挥。

贪看锦书字千行,忽觉云山万里长mp.weixin.qq.com/s?__biz=MzI0MTA0NTYyNg==&mid=2649216347&idx=1&sn=73c88c3f9641d6bb7f7e44a2d13ab486&chksm=f102ec4ec6756558cf74512954e925d19043c6335de72440b5c629a39e4aba4053af15c8dfac&mpshare=1&scene=23&srcid=1202XiwfJf8oYHiuYfEiOWHp&sharer_sharetime=1630050756420&sharer_shareid=440d1cc0504ad33442b79a593b57cec3#rd

往届分流结果

近几年集成电路的爆火,导致本来专业分流一超(大电子)多强的格局被打破,从18届的最终保研排名来看,大电子和集成总体是平分秋色,顶尖层大电子碾压之势,中间层集成略占上风,而电子的传统强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惨遭滑铁卢,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第一个牺牲品,通信则保持原来的水准,一如既往的稳定。

自19年起,为了改变这样的格局,电子实行按照专业分配保研排名的举措,此举一出,“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然来临。

18保研成绩公示
18保研学分绩,不按照专业保研政策的last dance

改制之后该如何选择分流专业

首先我觉得你需要明白,这四个专业的区别,选择不同的专业对你有哪些影响。

改制以后,根据我从19级得到的反馈来看,对大家选择最大的影响因素我认为主要是两点:

  1. 保研名额
  2. 兴趣

过了一年之后,19级的同学又有什么感受呢?

个人感受

首先就我个人而言,选择微电子无疑是最优解:

  1. 大大减轻了辅修物理的难度,用物理系四大力学的知识来解决微电子乃至整个电子本科所接触的物理知识是完完全全的降维打击。
  2. 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和我一样这样做,你不可能按照物理系的进度去学——因为电子的神奇之处就在于他用大二下的半学期提前把物理系的收官boss之一的统计力学上了——你让一群没有量子物理、近代物理、原子物理等先修知识的同学去提前理解统计力学的奥妙是完全不现实的,而且即使你是阉割版本的统计力学,你也好歹把它放在理论力学和量子物理之后吧……关于电子课程编排的离谱我在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请移步: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4792639

3.就当年的分流情形来看,保研难度的排序无疑集成居首,大电子紧随其后相差无几,微电子最平均“自给自足”,通信的生源平均GPA略有好转但无疑还是easy难度,按照分流时候的排名大概年级100就能保研。因此,选择微电子在你对四个专业一点了解都没有的时候,都算是一个中庸之选,很难说“逆天改命”,但也落得个“逍遥自在”。

4.为什么说微电子逍遥自在呢?你去官网看看四个专业每个学期的必修课,你就会发现微电子算是非常平均的,没有特别多和特别少的必修课分布,而大电子的大二下是多么惨绝人寰,只能说懂得都懂。

5.更少的必修课意味着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而这又是一大难关——当你有了这么多的时间你回去干啥呢?科研竞赛,文体活动?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以前自己知道高分是对的,考上好大学是对的。但现在,培养其他能力也是对的。上课是对的、参加活动、兼职也是对的;求职是对的、考研也是对的;自我创业是对的,帮衬父母照顾家庭也是对的;成为社交达人,有过刻苦铭心的恋爱也是对的——不是快乐变少了,而是缺乏经验的自己突然价值观被打乱了。失去了稳定的价值维度,自己连快乐和痛苦的标准都搞不清楚了。像二维生物突然进入、看到到了三维、四维的世界:高度与时间给二维生物带来的极可能不是快乐而是迷茫。——更多内容参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196612

6.因此,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喜欢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我建议你去选择一个最有可能“不讨厌”的专业,留下更多的时间去探寻未来的职业方向,去了解我到底需要什么知识——要知道本科可能很多的知识在期末考试的时候就是你这辈子最后一次用到……

我身边的同学感受

除了几个明确要出国的选择了大电子(大家都说大电子出国好,我也不清楚)集成大二下舒服了一学期,其他目前还没有什么课程上的大差别,只有保研名额上的挣扎——集成和大电子前30%在学院里面的成绩大家心里都清楚,我也不再赘述了。

19分流前后的GPA参考

分流之前,大一GPA
集成大二GPA
大电子大二GPA
微电子大二GPA
通信大二GPA

为什么我在影响因素中把喜欢排在了保研名额之后

喜欢?什么叫做喜欢呢?我想问下各位在选专业的时候,是怎么定义对专业的喜欢的呢?

现在回头看看,17岁那一年,做出的决定与其说是太具有理想主义,还不如说没被现实打击过,那时候所谓的喜欢,未必是真的喜欢。学校里面的小打小闹,考试成绩的好坏和社会上的残酷相比真是不堪一提,20多岁时科研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高中所谓的那些迈不过去的坎相比确实不可同日而语——详见: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221038
弱冠之年,反倒是越来越看不清“物理”二字了,脑子里的想法太多,手中掌握的知识又太少。但生活还是要向前看啊,如果能将个人的兴趣和时代的洪流结合起来,实在是一生之幸。四年前,我赌我不会输;四年后,我赌我不后悔。

这几年来,我听到那么多个口口声声说自己喜欢XX的,可真正上了大学后,分流到他所谓“喜欢”的那个专业之后,又能有多少个人保持着最初的热爱呢?

如何看待 2020 年高考延期一个月至 7 月 7 日和 7 月 8 日?会产生哪些影响?

我所认为的喜欢

假期每每和当初选择了基础学科的同学聊起来,我们都觉得当今那么多人在基础学科的本科课程中磨灭了当初自己的那些热情,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高中的数理化知识和大学的相比,实在是太简单了!那些所谓的解题技巧、“屠龙之技”在微积分、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面前不堪一击,更不用说抽象代数、实变函数、复变函数、微分几何等数学系的东西了,那和高考数学更是云泥之别。这还仅仅只是数学基础,更别提专业部分了……

同样,在分流之后,为什么那么多同学后悔,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大一学的那些系相比起来,后面的东西要真正细究起来,难度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大类招生的初衷是让大家了解自己到底喜欢哪个学科,可短短一年的基础教育,真的能让大家都从某种意义了解自己选择的学科,真正做出某种意义上的“局部最优解”吗?我只能说着东西大家见仁见智哦,我可啥都不知道,也不敢说。

会就容易,不会就难

大一觉得微积分、模电……难;

大二觉得信号与系统,DSP……难;

大三觉得半导体,器件……难:

大四觉得……

其实如果你要问学长学姐哪个难,其实本质上是问卷子有多水——电子的往年卷只能说懂得都懂,老师也知道你学不会啥,就大家都得过且过,谁也别折磨谁。

所有知识都是会就容易,不会就难,所以大家问那个课难的时候,不妨问问难在哪里,为什么难,可能别人觉得难的地方恰恰是你的长项呢?是吧。

名校之上还有名校,成功之上还有成功。这条路是无穷无尽向上延伸的。而当一个人的眼光也无限向上延伸时,就容易忘记自己脚下的路。

既然当初有逆流而上的勇气,就要相信自己有漏船载酒的运气。

四个专业真的有什么鄙视链以及区别吗

说真的电子学院最好的一点就是,四个专业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区别”——

我一个微电子的,实验室跟着的导师是做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的,两年的大创都是通信方向的——大规模无人蜂群通信智能组网技术和面向5G+的高效信道编码算法与硬件实现。更别说一些杂七杂八的比赛和活动了。

事实上,没有哪个电子的老师会因为你的专业而拒绝你,同样,在保研南大的时候(出国和保外不了解)你的专业同样也不会成为你的阻碍。从这个角度看四个专业没啥区别。

如果你说你会因为你选了某个专业的课程没时间学别的课,那同样也不太可能——每个学期出去四个专业共同的课,基本不会超过3门专业必修(大电子除外,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喜欢大电子的原因——自由度degrees of freedom 太少,从某种意义上是纵容学生思考的懒惰,大二下每天疲于应付那么多的课程)。

你要是真想学,网上有那么多的教程和资料;电子没有什么课是你不能选的,真想听你也可以选,那么多研究生自学跨专业转行的都能做到,我们本科生只有那么几门专业课有一些不同,真想做你一定可以想办法做到,只要你有科学的寻找资料和学习方法,一定是可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看四个专业没啥区别。

不要让一个专业的选择成为自己未来大学三年懒惰的借口。

更何况,你不可能其他三个专业一个朋友/认识的人都没有吧,平时多和他们交流,你就会发现,就目前中国高校的上课方式,很多老师上课也就那样,真的对个人发展起不了什么太大的帮助(相比听他的课,我更建议你课后去和他讨论疑难点,这样才是真正的事半功倍,听他上课念PPT和你看书哪个效率高,选择自己最适合的方式!),更多的还是课后自学,那些课本上的知识在日新月异的工业界,只能算是老古董,虽然很经典,但也仅仅是入门的玩意,赶紧想办法让自己的知识和工业界接轨才是我们工科生应该的思想和终极目标。

请大伙多去问问认识的学长学姐,到底这四个专业真的有什么差别吗?也请大家问问自己,你觉得那区区几门课程,真的能成为你未来发展的绊脚石吗?

我个人认为的选择分流的思路

无路你选择哪个专业,都不能改变你目前的GPA——即便后面增加了一些保研课程,可大一将近50个保研学分依旧占据了不到80的总保研学分。

主要还是看个人GPA和未来规划:

顶尖层:其实选择哪个对你影响微乎其微,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吧但是要注意从18开始开保研排名的时候是按照分流后的专业给排名,如果你要去外校/出国,要提前了解他们认可总排名还是专业排名。

保研边缘:如果有保研/出国想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求稳,没有的话可以结合自身现状,看看好朋友选啥一起冲了得了~

其余同学:不能因为大一没学好就放弃了,具体可参见我的其他文章,考研复试/本科就业的时候还是要看你的GPA的,而且后面三十个学分同样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可能最终依旧不能让你保研,可那份来自GPA的“正反馈”才是最重要的,掌握了拿高分的手段,你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只是比别人更晚领悟了而已,并不能代表未来你就依旧不如别人。

GPA和所谓的学习能力要区分开

这点非常重要!!!!!!!!当你保研/考研/工作……之后,GPA这东西充其量就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啥都代表不了!更详细的讨论请移步其他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196612

成绩不是唯一决定你出路的标准

GPA是一个加权平均的数字,他更多只是一个“服从性测试”,工作/研究以后,没有什么是闭卷考试,考前突击背下来的东西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完全可以打开书/上网去找——所以这就是一个“驯化”人的过程,你认可了他的评价标准,你就要去服从他。GPA仅此而已。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4395343

更何况,假设你以后是个码农,谁会去在意你电路、模电、数电啥的学得怎么样,会工作中用到的不就行了?别的“屠龙技术”再怎么样,工作中也没有给你发挥的空间啊~所以这就考验大家的职业规划能力了——到底我需要什么知识、技能?这也是我们整个大学阶段都要去探索的问题。

招生微电影《向南》里有这么一句——只有愿意分享你的所有,律动才是有灵魂的。过去的两年里,感谢南大赋予了我“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心境,生活有时候就像二进制,不是一就是零。太多的零在人生的荧幕上闪现,但我知道,那是我不停的足迹。从零开始,不甘以零为终。无数的零在蔓延,直到最后画成一道永远延伸的“1”!

生命的价值,应该是为别人点一盏指路灯,而不是为别人亮一盏警示灯。

94/191人留在本校读研,不足一半

南大这个平台能提供的机会有很多。但是很多同学都在peer pressure下迷失了——其实一个人一生只要能达到最想达到的目标就好,只要做好通往这条路需要做的事情就可以。南大这个环境选择太多,强者太多,尝试哪一条路都可能很难得到正反馈, 这里的“强者”是国内普通高校的人望尘莫及的,但是这里的“弱者”可能由于心理因素等原因连自己本来能得到的东西都没办法得到。

无论我说多少有关提高GPA的方法,最终都只有那么多的保研名额,一个人的欢喜只不过是另一个人的悲伤。如果没有保研,如果考研没有上岸,难道你就不不继续生活了吗?而且平均来看只有一半南大的本科生还会留在这里读研,也就是说谁也说不准自己是不是离开的那一个。这更警醒着我们要做完整的规划以及planB。

勿论哪个专业都应该有侧重点,想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大学是培养独立思想,思考自身发展方向的地方,再像高中那样无脑学习只能说明你战略上的懈怠。反正也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先刷刷gpa总是没错,这句话听起来也没啥可指责的,但想想总觉得不应该是一个读大学的人该有的想法。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绝大多数人不知道未来怎样,那种方向感很清晰的即使在名校也是少数。不管怎样,做好当下的事是没错的。

焦虑或许是当下很多青年人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也不例外——一度焦虑于属于自己的未来,焦虑前方道路的巨大不确定性。如果说不断“尝试”在最开始是为了给自己铺垫充足的出路,那么如今回头去看,这一段段经历则在不经意间帮我缕清了自己真正想走的路。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蝎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阳明

不要浮夸的敏感,不要飘忽的敏感,要有深刻的深沉。有些人此刻的沉着,是我们要花十多年才能抵达并理解的。我们可能要过十年才能猛然领悟当初原来某个人的行为那么尖刻,而有些人早早就看到了。而我们花了很久才明白。

后记

非常推荐大家去读的一本小册子——《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

README - SurviveSJTUManual (gitbook.io)survivesjtu.gitbook.io/survivesjtumanual/
“如果重返大一,我一定会熟读《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

正是大二看了这本手册,让我有了信心,相信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发现大学教育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激励着我抬起头,向前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8196612
我希望帮助各位读者做到的,绝不是简单的拿高分、或者顺利毕业。我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带给读者一些新鲜的思考,让同学们能看到人生道路上不同的风景。至少在读过本书之后,各位读者应该能够有勇气、有智慧,去发现并挑战那些比上课更为重要的追求。——《上海交通大学生存手册》

四年短暂,请你时刻保持好奇和质疑,探索你真正渴望的人生。

感想

南大之大,是包容和纯粹。南大之大,是坚毅和励行。南大之大,是担当和气魄。

在南大求学的两年让我明白:越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越是面临困难重重的治理任务,多学科交叉、文理融合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我们南大的同学不应该带有一丝一毫的畛域之见,鄙视任何一种基于学科的鄙视链。

π下面的两竖指两种专业技能,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知识融会应用。

在我看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增强。当今的时代,任何高科学技术成果无一不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晶

我理想中课堂的模样

我们争取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另外的八个小时留给我们自己。

我理想中的课堂和国际工人联合会的口号有异曲同工之妙——粗略地讲,就是“三分之一的课堂由老师讲,三分之一的课堂由学生讲,三分之一的课堂留给学生自己”,可能是高中物理竞赛的影响,很多时候老师真的只是一个领路人,他与其事无巨细地和你讲每个知识点(事实上高中老师根本没有传授大学本科物理知识的能力),不如

  1. 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学,
  2. 大伙总结出看不懂的知识点后,先让学生之间讨论:每个人肯定有各自的理解,
  3. 在大家讨论过后对某些问题仍然举棋不定之时,再由老师们答疑解惑。
怀抱兴然,学有担当之所;胸襟畅也,业多造化之门。科学得以发祥,献于先力;思想得于孕育,藉以后功。

上了大学以后,很多老师真就是一个PPTreader,没有任何感情的读书机,有时候我也奇怪这样的课堂为啥还能被允许存在。所以,在大学真正的收获更多还是在课后,在和同行的讨论中,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们“第一个南大”的学生就在这样的追寻中螺旋式上升。

科不分文理,地无问东西

中国人历来重视读书,或广义上来说重视教育,把读书当作最高尚的事情。宋朝元符三年进士汪洙的诗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曾激励多少学子“头悬梁,锥刺股”般地勤奋读书,目的是自己将来有一个好的前程。长期以来,大多数人狭义地理解了这两句话的含义,认为读书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当官。殊不知,这并非汪洙的本意,这首诗前面还有两句“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意思是国家重视人才,古今文章会教你们如何成为人才,所以要勤奋读书。汪洙中进士后,任明州府学教授,认真教书育人,被尊称为“汪先生”。他的许多名言名句,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始自三江汇流,百年以降,融会贯通、文理兼长,从来是南大的风神和底色。我们电子的同学,无论最终选择了哪个专业,都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本专业、本院系的课程——多思,多读,多观察,多体悟,更要多融合,多触及,多让心灵开放。

文科的同学,始终应该多了解一些数据的坚实;我们理工科的同学,始终应该多体会一种时空的悲悯。让我们的情怀,因数据而具有逻辑和力量;让我们的逻辑,因精神而具有长存的品格。

分流后的规划

蜀道难攀兮,更向青天而去;关山远上兮,直击金鼓以还。

不得不说,大一学的东西你放到任何一个工科专业都可以,大二下开始大家才开始真正地入行——welcome to the world of EE.

从零开始冷启动学习电子科学的确是差异极大的体验。为学电子科学而感到痛苦的,往往是那些还没有越过某个坎的学生。有些人很快就完成了冷启动的历程,并感受到了电子科学内在的逻辑与美感,在学习之中收获了正面的反馈,从而把学习作为了一种享受。而有很多学生则长时间无法完成这一步蜕变,始终在琐碎、迷茫与挫败的泥泞之中挣扎。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分野,在我看来与一种【接受灌输】的惰性思维习惯有关。如果你仍在挣扎之中,你可能需要反思一下自己长期以来的学习和思考习惯是否足够【自驱】。

你可以在那些优秀的学生身上看到一种闪着光的对于探究的自驱力。这是一种超越教材和考试的要求的对【为什么】的追问。为此也是因此,他们拥有了强大的资料搜索能力、信息分辨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日积月累下来,差距就是这么被拉开的。

佼佼于前,研究致理;灼灼于后,文化性情。

竞争如棋,排名如戏,不能不对弈,但也不能太入戏。

在南大,先贤总有遥不可及,同辈总有技高一筹,来者总有后生可畏。我们生活在如此多优秀的同学中间,难免有一点压力,想证明自己是不平凡的。然而我们这么年轻,都还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每日要面对的都还是平凡不过的事情,脑袋里基本也都是再平凡不过的想法。也许我们将来有幸能够做出一些成就,但我们现在几乎还不可能不平凡,甚至我们现在理应平凡才对。

我们走在中国的前列!

其实适合做研究的人,他们真的就是对自己所在学科有强烈探索欲的人,却往往不太看重学业成绩——不是说他们绩点不高,而是说他们不会觉得绩点比别人高似乎就比别人高一个等级。他们会自发地看论文,自发地思考,而不是什么事都需要别人来指点迷津——有时候厉害的学生甚至能给导师提学术建议。这种“self-push的能力”,是一种比GPA更重要的宝贵的科研品质。

大类分流以前的学习,犹如在离家几十公里的郊区野外露营,野炊,虽然要克服很多困难,但是毕竟是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景色,而且随时有体面的退路;科研则好比横跨旷野、戈壁,荒野求生,你可能突然迷失方向,也可能面临各种各样你出发之前根本没想到的问题。他需要的不仅是“露营合格证书”,更需要意志力,需要观察力,创造力,需要面对长时间的逆境仍然不屈不挠、顽强向前的倔劲。

本科的四年时光与南大的百年芳华相比,或许显得极其短暂,但小而美的我们终将汇聚成南大之大的一部分。愿大家都能在南京大学做出无愧于心的抉择,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也期待你们能用四年的青春时光书写属于自己的“南望故事”!

七、安徽中考分流新政策2021?

     2021年安徽省中考分流新政策

     中国从1983年开始便倡导并推动初升高“职普比”(即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就学学生的比例)实现“大体相当”,在1991年直接提出实现“1:1”。”在2021年的一项通知中,将职普比列入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和督导内容,坚持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不动摇,对职普比低于45%的省份按要求落实整改,更是跟进了对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要求。中考分流政策的实施就意味着50%的初中毕业生将无缘高中。没有上高中的中考生有三个出路:

1、选择三年制的中专、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学习技术。

2、选择三年制的中专、职教中心、技工学校的大专本科对口升学班。

3、选择三二连读的中职大专合作班和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大专和技师学院。

八、小区人车分流最新政策?

        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小区必须人车分流,人车分流是开发商自己定的,人车分流的小区规划更合理,卖房子的时候更容易得到消费者认可,所以这是市场供需关系的产物。

       小区人车分流的法律依据: 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

九、公务员考试加分流程?

报考公务员考试是不能直接加分的,但是可以报名参加从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的考试。

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人员,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定向考录公务员。可报名参加从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中定向考录公务员的考试。

2.推荐报考选调生。服务期满且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符合选拔条件的,可按选调生选拔程序充实到选调生队伍中。

3.报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加分。报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在乡镇及以下每服务满1周年,笔试总成绩(指公共科目笔试与专业知识笔试按比例折合后的笔试成绩)加2分,最高不超过6分。

十、五五分流政策什么时间实现?

在2021年中,首先迎来改革的是高考,3+1+2的新高考模式广泛应用于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未来高考制度的主流,在这项制度下学生们确实可以更好地提高成绩,有机会考上好大学。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与此同时中考也迎来了重大改革,只不过和高考改革的备受支持相比,中考改革就让家长们有些忧心不已了,因为从2021年开始,中考录取率将会降低至50%,同时严格限制普高和职高的招生比例,实现五五分流。

这也就是说,从2021年开始,在以后的高考中只有50%的学生可以顺利升入普通高中,剩余50%的学生只能选择职业高中,技校等,甚至有的还会直接流入社会,从中考开始,学生们的命运就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中考的这项重大改革,让家长们十分担心,这一举措虽然对社会发展有利,可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却不是什么好消息,毕竟很多学生初中还不懂学习的重要性,到了高中才能后期发力,可眼下连上高中的机会都没有了,又何谈什么高中逆袭。

而且在以后的中考中,不仅体育科目的分值会不断增加,音乐和美术两门科目也会陆续被纳入中考范围,也就是说不仅中考录取率越来越低,连学生们的中考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因此,近年来不断有家长提出“将高中也纳入义务教育”的建议,由于这一提议愈演愈烈,受到广泛关注,教育部门也是专门出面回应了这一问题。

义务教育要延长至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了

针对义务教育,是否要从9年延长至12年的问题,教育部门非常重视,近日也正式做出了回应,表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说,想要将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把高中也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暂时还做不到,从9年义务教育延长至12年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毕竟高中教育与初中和小学不同,对学校和师资的要求都比较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9年义务教育都尚未完全完善,在个别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小学和初中老师都很有限,也就更不用说高中教师了,这也是义务教育无法延长至12年的主要原因。

再者,如果义务教育真的延长至12年,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人数很可能翻个倍,需要一定的数量的学校来容纳,目前的情况绝对做不到,而且到时候高考竞争也可能会越来越激烈。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虽然绝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将来上职高,或者技校,可事实证明社会的发展需要技术类人才的支撑,目前社会上对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如果只能考上职业高中也不用太担心,只要认真学习掌握好一技之长,将来也有机会获得好的发展。

深圳市开始实践“12年免费教育”

虽然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2年义务教育不太可能,不过也有一些发达城市开始身体力行了,比如我国的经济特区深圳,就预计在2025年到来之前开展全市范围内的12年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这已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进步了,不过需要注意,12年义务教育和12年免费教育之间有本质区别。

12年免费教育指的是能考上高中的学生,在读高中期间学杂费免除,大大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而12年义务教育指的却是无论考上与否,都能直接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二者是完全不同的。

义务教育要从9年改为12年?教育部正式官宣,家长们十分期待

从一些方面来看,开展12年义务教育也并非是好事,毕竟高中教育对教师和学校的要求很高,却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上高中,如果高中教育真的普及了,也不失为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