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公编制人员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有哪些方式?
在我们江苏,满五年后,你可以再考省公务员;还有就是走遴选。
二、参公编制能否调入公务员编制单位?
参公事业编制人员当然可以调入行政机关任职,在行政编制有空缺的情况下,还可以置换身份转为公务员呢
所谓参公人员,实际上就是事业编制人员,不过这类人员不同于普通事业编制人员,他们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工资福利和晋升待遇。他们和公务员之间,除了一纸编制区别外,其他方面和公务员无异。
由于两者几无差别,很多地区已经出台政策,实现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无障碍交流,参公人员可以在行政机关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调入行政机关任职。反之,公务员也可以随时调入参公单位任职。
但参公人员毕竟是事业编制,不是公务员,在很多地区从参公到行政机关仍属于逆向流动,需要走调任程序,才能解决调动和身份问题。除此之外,因机构改革单位撤并整合,参公人员也可以随职能划转分流到行政机关安置,不过,这种安置受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只是人员的单纯划转,不会轻易改变身份。换而言之,参公人员因机构改革并入行政机关后,一般不会置换为行政编制,变为公务员,而是继续保持参公身份。
综上,参公人员调入行政机关在目前形势下,并无大的障碍,只要有接收单位,接收单位有空编,完全不是问题。
三、参公单位正式编制人员可否调动到公务员单位?
可以
参公事业单位,是指完全或者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依法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其中在岗在编的干部身份人员,登记为参公人员。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的区别:一是使用的编制不同,公务员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参公人员使用的是事业编制;二是所在机构不同,公务员是指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参公人员是指参公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除此而外,其他都是一样的:公务员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参公人员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资收入和结构相同,都执行的是公务员工资;个人身份都是一样的,都是干部身份;提拔晋升,都是职级模式。其他退休相关规定、养老保险、福利待遇、补贴都是一样的。
四、公务员 到参公单位
公务员与参公单位的定义
公务员和参公单位是我国国家机关中两个主要的工作岗位。公务员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经过公开招聘、考试等程序录用的、具备特定资格条件的人员群体。而参公单位则是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非公有制单位中的工作人员。
录用方式
公务员的录用一般通过国家统一的公开招聘考试进行,考试包括笔试、面试和体检等环节。参公单位的录用则较为灵活,可以通过招聘、聘用、合同制等多种方式进行。
工作性质
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执法监察、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其职责和权力由国家法律和规定明确规定。而参公单位的工作性质相对更加多样化,涵盖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各个领域。
职业保障
公务员享有相对稳定的职业保障和福利待遇,包括在单位内的晋升和培训机会、丰厚的薪资福利、社会保险等。参公单位的职业保障则相对较低,福利待遇会有一定差别,但在一些特定领域,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也会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
晋升通道
公务员的晋升通道一般比较清晰,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有明确的晋升制度和规定。而参公单位的晋升通道较为灵活,晋升与否通常与个人的能力、业绩及单位情况有关,多数参公单位晋升较为依赖工作年限和工龄。
工作地点
公务员的工作地点一般集中在各级政府部门、国家机关等地,工作地点相对固定。参公单位的工作地点则相对更加广阔,可以分布在全国各地,包括一些教育机构、科研院所、文化馆等。
离职与转岗
公务员离职通常需要经过一系列程序,包括提前通知、申请、审批等。而参公单位的离职相对灵活,可以通过自愿离职、解除劳动合同等方式进行。在离职后,公务员享有相对较好的离退休制度和待遇,而参公单位没有类似的离退休制度。
发展前景与选择
公务员从事的是政府机关的事务性工作,发展前景相对稳定。而参公单位的工作则更加多样化,有机会从事教育、科研、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工作,个人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会有更多选择。
综上所述,公务员和参公单位在录用方式、工作性质、职业保障、晋升通道、工作地点、离职与转岗、发展前景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别。选择公务员还是参公单位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规划来决定,每个岗位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五、参公是个人编制还是单位编制性质?
参公单位是单位编制性质。在参公编制单位里,单位的性质还是事业单位属性。但是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是要进行公务员登记,个人属于公务员,也享受公务员待遇。
六、事业编制能否调入参公单位?
原则上不可以,根据需要需考试和指派。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另有极少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群众团体如总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使用行政编制)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普通事业编制与行政编制(政法专项编制)在编人员身份与性质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而公务员和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
七、参公单位事业编制调动程序?
1.参公人员县区内调动,调入单位同意接收,调出单位同意调动,调入单位向组织人事部门请示,经县区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发文后,即可调动。
2.县区外调动,须现工作单位及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主管部门同意后,同时你调入单位和具有干部管理权限的主管部门同意,并分别在调动审批表签字盖章即可。
八、参公编制有机会转为公务员编制吗?
先厘清一下编制的概念。
在体制内只有三种编制:事业编、行政编、行政工勤编。参公不是编制,只是一种身份,参公人员实际上使用的是事业编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执行公务员晋升机制和工资待遇。成为参公人员,按规定必须参加公考,并进行参公登记。因此除了一纸编制略有区别外,在大部分时候和场合,参公人员与公务员并无两样。不过,由于政策限制,在部分地区参公人员与公务员的交流仍有障碍,无法自由流动到行政机关,加上机构改革或多或少会影响到参公人员,而公务员却毫不受影响,因此尽管参公人员享受了公务员的待遇,但出于稳定的考虑,他们仍会期望转变身份。
那么,参公人员怎么才能转行政编制?
有三种方法:
第一、调任。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调到行政机关任职,人员身份随岗位定编转为公务员身份。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也是目前参公人员转身份最合适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第二、机构改革划转。行政类事业单位取消,单位职能划转到行政机关,人员随职能划转分流到机关安置,按照规定,身份也要置换为行政编制。但实际上受机构和编制限额管理影响,这种几率非常少,很多参公人员划转到机关后,因为不影响后续的提拔晋升,因此并不置换行政编制,而是继续保留参公身份。当然,部分编制富余的单位或地区,类似的人员划转会置换身份,但毕竟是少数。
第三、参加考试。通过公务员考试直接进入行政机关,一切从头开始。作为参公人员,除非有特殊原因非得考,否则,不建议重考公务员。一来以前的履历全部作废,不划算,二来在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是不允许参加公考的,除非辞职,裸辞参加公考不一定能考得上,风险太大。与其这样冒风险,还不如努力工作,争取早日提拔。只要走上领导岗位,所谓的参公和行政编制其实已经没有区别。
换而言之,真正在乎身份的往往是基层人员,是参公还是行政,在某些环节上对他们会有致命影响,一旦当上领导比如处级干部,他们的关注点就不会停留在这些方面,而会更在意岗位和职务,所谓的编制对他们而言就没有了意义。
九、通过省公务员考试到参公单位是什么编制?
是事业单位编制
省考参公职位从单位性质不是行政单位,是事业单位编制。被录用后从个人身份是公务员,因为也经过公务员登记,工资待遇和福利完全执行公务员。也实行职级并行制度。
十、事业单位有参公编制吗?
有。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都是参照管理的公务员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