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史上最高的木构楼阁式塔是?

98 2023-10-16 12:43 admin

一、史上最高的木构楼阁式塔是?

应州木塔。

应州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高的、一座可登临的木构楼阁式建筑。应县木塔全高65.84米(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2011年4月测),外观八角五层六檐,内部九层,塔底层总面阔30.27米,全塔主体均为木构件搭建而成。辽代之前或同时虽然不乏土木结合或纯木质的高层木构,但均早颓毁。唯应县木塔结构优越而坚牢,至今960余年,岿然独存。

二、明府寺塔由来?

明福寺塔,也称千佛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福寺塔,始建于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现存为北宋早期建筑,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塔高九层,八角亭子顶。后遭雷击,五层以上倒塌。民国18年(1929年),当地人集资修复至七层,塔顶改为桃状。

三、美国八角大楼有多少层?

五层(包括地下两层)。

五角大楼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的单体办公楼,其总建筑面积达650万平方英尺(合60.4万平方米),其中办公面积为370万平方英尺(合34.4万平方米)。

大约有23000名军方人士及文职人员在五角大楼工作,另外还有约3000名非国防志愿者在五角大楼服务。

五角大楼共有五个外立面,建筑分为五层(包括地下两层),每层由内至外共有5个环状走廊,走廊总长度达到17.5英里(合28.2公里)。

四、洛阳有什么塔?

善无畏祖师舍利塔,位于洛阳市洛龙区广化寺内,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历代多次毁建;八角五层楼阁式,全石构,空心,通高9.17米。善无畏为印度高僧,唐开元年间来东土弘法,为中国佛教密宗创立者。

文峰塔,位于洛阳市老城区柳林街30号(现洛邑古城景区内),始建于北宋,具体时间不详,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方形九层楼阁式,通体青砖,空心,无蹬道,通高约30米;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齐云塔

齐云塔,位于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白马寺内,始建于东汉永平年十二年(69年),现存建筑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重建,俗称金方塔;方形十三层密檐式,砖构,有塔心室,通高的35米;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泉州六胜塔与姑嫂塔哪个有名?

位于石狮市的姑嫂塔和六胜塔就是灯塔中的艺术精品,还有着悲情的传说。关锁烟霞是“泉州八景”之一。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登临宝塔,远眺沧海,但见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海上千帆竞发,舟楫如织。关锁烟霞是“泉州八景”之一。关锁塔高21.65米,花岗岩建筑,外观五层,实际为四层,造型古朴雄伟,结构奇特,为空心楼阁式建筑。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六胜塔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六胜塔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

六、芜湖市最古老建筑?

芜湖,素有“江城”之称,以秀美的湖光山色而闻名。这里不仅山美水美,更有许多名胜古迹。在这里的长江之滨,闹市之间,便有一处历经了几百年沧桑的古建筑。它,就是芜湖市的地标——中江塔。

中江塔,位于芜湖市滨江公园南部,它巍然耸立于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江堤上,半依闹市半偎江,地理位置独特。早在数百年前,就被古人誉之为“江上芙蓉”,是芜湖市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景观,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时,人们把长江的从九江至京口一段,称为中江,而芜湖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在明朝万历年间,这一代常常发生水患,给沿江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当时人们深信这是由于江底有“水怪”作祟而造成的。为了镇压“水怪”,人们自发筹集银两,在江堤上此塔,以震慑水中妖邪。

但在当时,由于资金短缺和其他因素,中江塔一直未能完全建成。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方重建落成。在此后的数百年间,它一直承载着驱妖伏魔、护佑一方平安的重要意义。

中江塔是一座楼阁式的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共八角五层,塔内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每层每面均有一门,门的两边各有一扇窗户,专供夜间置灯照明,因此也有灯塔的作用。故而,中江塔堪称为芜湖地域位置的标志。

七、万寿塔传说50个字?

明神宗圣母慈圣皇太后于万历四年建。后废弃,仅剩孤塔,简称万寿塔。

   俗称八里庄塔在南平市樟湖新镇北东方向,浮于闽江水面的白鸽岛上,有一座石塔。凡是从福州坐火车到南平的旅客,在过樟湖境内 时便可看见。

     这石塔是明代初年修建的万寿寺后院的镇塔。万寿寺庙早已荡然无存,而石塔却依然站立着。水口水电站库区形成后,这座石塔象婷婷玉立的“含羞女”一样站立在万波碧浪之中。

    万寿塔是一座石构楼阁式,七层八面空心石塔,高16.3米,塔基周长16米。外部雕饰精美,内部石件粗糙,有石阶直通达塔顶。须弥座八面,浮雕瑞兽仙禽,花卉莲叶等。每角浮雕力士金刚承托。塔面各层佛龛均雕佛像,塔顶无宝葫芦等装饰并有毁损迹象.说起石塔还有一段民间传说。

    相传,樟湖坂紧临闽江而聚居,古早人们主要靠水上行舟放木,捕鱼抓蟹等维持生计。因闽江河道不通畅,常患水灾,人们无法定居安居乐业,各氏族人许多都离群出外谋生,久而久之,樟湖坂萧条贫困。说得是有一位云游长老路经此地,见如此凄凉景地,便与地方一长者谈及地理象数之术。长老说,此处地象为“木排”形。地轻,犹如一木排浮于水面,并随江水日夜漂荡不定。贵地南山高北水低,南端被栓高山,北尾一直在漂摇,故众人不可安居乐业而外求谋生。

     长者问,哪有什么办法改变樟湖坂的地理风水呢?长老说,只要你们在镇北东面山上建寺造塔,“木排”就会稳定而不漂荡,必可消除隐患,数年后这里就可兴旺发达繁华热闹。长者将云游长老一方话说于族人,众人闻风而动。有钱人出钱,有力人出力。一时修寺建塔成了镇上人的一件惊天动地之举。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在塔即将建成的时候,人们正完成了塔顶“宝葫芦”的安放。突然间北面天空乌云黑暗,一股黑风向石塔扑来,刹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黑风一阵掠过,当人们仰望塔顶却不见了“宝葫芦”,顶部还有被损毁迹象。人们四处寻找“宝葫芦”也不见踪影。

       塔已造好可没有塔顶宝葫芦如何是好,于是人们分头向樟湖坂四邻八方索寻,都无果而归。数年后人们发现湄洋中(太平镇杨曾一带)田中有一“宝葫芦”,但人们怎么也不相信,这石雕宝葫芦数百斤重怎么会飞到几十里外的田野中来呢?时过已久人们也无意从老远将它抬到樟湖坂重新安装。就这样,万寿塔始终没有塔顶宝葫芦装饰,并且塔顶石块还有损毁,至今风貌依旧。寺庙建成了,石塔也立了,虽然石塔顶“宝葫芦”被风卷走有些遗憾,但总归了却了人们一桩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