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有信息技术专业证书,能胜任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教师。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要求?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规范与引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怎么样?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挺好的。
这门课相对来说比较悠闲,因为课程设置里边这门课节数是比较少的。就跟体育课的性质是一样的。有时候可能会被其他主课代替。如果能考上信息技术的教师也挺好的。相对于其他主客来说,这门课的竞争会小一些。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任职资格有?
资格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富有责任心、爱心、进取心,综合素质好,专业素养深厚。
(二)教师应聘条件
高中:
1.语文学科要求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其他学科普通话二级乙等及以上。
2.各学科教师要求具有对口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学历在同等情况下优先考虑。
3、教龄10年以上,教师年龄35-50岁,省、市级优秀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年龄可适当放宽。
4、至少两届高中教学经验,高考成绩在全校同平级排名居上,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区域内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学科影响力。
5、至少一次县级一等奖或者市级二等奖及以上的赛课经历。
6、至少有一篇县级一等奖或市级二等奖级以上的论文发表或获得县级一等奖以上的奖励。
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上岗考怎么考?
我也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可我在学校代的是数学。计算机每年招的很少,如果你数学足够好是可以报数学的,这样你考编就会有把握点,但如果数学不行的话,就考计算机教师资格证,这样你考编制的是考的是你的专业课对你来说要简单的多。
六、2021湖北省中小学教师招聘标准?
(一)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基本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有理想、有追求、责任感强,爱教敬业,乐于奉献;
3.学习成绩优良,身心健康,具有符合教师岗位的专业能力,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4.具有相应的学历,其中新机制教师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5.持有相应学段教师资格证书,持有高学段教师资格证人员可以报考低学段的岗位。
(二)报考新机制教师年龄应在30周岁以下(即1990年6月1日以后出生)。资教生(含特岗生)、“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报名参加考试的,年龄可放宽至35周岁以下(即1985年6月1日以后出生)。对报考脱贫县的,年龄可放宽至40周岁以下(即1980年6月1日以后出生)。
(三)报考各地幼儿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各地自主招聘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的考生,除应满足招聘条件(一)所列的基本条件外,还须满足各地招聘公告中 公布的其他条件。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受理报考:
1.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曾被开除公职的;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不受理报考的人员。
七、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标准?
中小学教职工配置标准
1.教职工与学生比:
初中:县镇 1:16 农村 1:18
小学:县镇 1:21 农村 1:23
2.原则上,小学每6-8个班配备音乐、美术老师各1名,1-2年级每6-8个班、3-6年级每5-6个班配备体育老师1名;18个班及以上配备1名专职实验管理员,千人以上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3-6年级每4-6个班配备信息技术老师1名。
初中每12个班配备音乐、美术老师各1名,每5-6个班配备体育老师1名。每个实验室配备1名专职实验管理员,8个实验室以上的学校可适当减少人员。千人以上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每4-6个班配备信息技术老师1名。
教辅人轴和工勤人员小学不超过9%,初中不超过15%。
八、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2.0是什么意思?
2.0信息技术是利用互联网+研修平台,构建以校为本、全员参与、区域协同、校际合作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教学协同发展模式。
实现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在现有讲授课堂的基础上,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助力课堂实现高效。发展性要求,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年轻教师、骨干教师要努力学会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探索性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是自研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是全国其他的教学模式。
九、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不是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最关键的是靠自学,其次,接受组织培训,如参加国培计划。本人的信息技术全是靠自己勤奋学习而掌握的,现代许多教育手段在同龄教师中是一流的水平。简单说点吧。
第一,学习一本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书籍,仅仅一本而言。
第二,工作之余须掌握w0rd文本编辑技术和ExCel表格制作方法。
第三,熟练掌握ppt制作技术,可以大大地增加课堂容量。
第四,掌握网课的教学软件操作方法和教学技巧。
第五,掌握试卷编辑、插图及图片编辑技巧。简单的视频制作也需要掌握。
以上只作参考。
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提出了什么要求?
一、能使用各种常见的信息技术资源
1.能成功地连接、安装和使用常见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麦克等)和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2.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3.熟悉wi_ndows 等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和基本操作方式;
4.能熟练地进行磁盘、目录、文件的管理,包括剪切、复制、粘贴、删除等;
5.能够安装、启动应用软件(如从光盘或软盘上安装软件);
5.能在同一应用程序内和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数据的剪切、复制和粘贴;
7.能借助软件的“帮助”或用户手册来学习使用某种软件,解决软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8.能进行基本的故障检测,解决教室中常规性的软硬件问题。
二、能够使用常用的应用软件
1.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及汉字录入方法;
2.能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功能;
3.能熟练使用演示文稿软件;
4.能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
三、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能进行基本的网络应用操作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知识;
2.能熟练地使用浏览器软件上网,检索、浏览、保存、下载信息;
3.能使用BBS 和网上聊天室;
4.能熟练地发送、接收、管理电子邮件;
5.能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和发布简单的网页。
四、理解信息的特性
1.信息存储与压缩。信息必须保存在某一地方,信息会占用存储空间,必要时能够进行文件压缩;
2.信息加工。能够处理、呈现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
3.信息评价。能够根据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可信度、合理性、倾向性等对信息进行评价;
4.动态链接。信息可以在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建立动态链接;
5.信息共享。可以和其他人远程共享应用程序和信息。
第二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基本要求: 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局限;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以便发挥技术的优势;能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营造新型的学习环境;能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教学模式中。
具体内容:
一、明确信息技术的相关教学特性
1.明确信息技术的优势,如速度和自动化、容量和广度,以及在信息存储、加工、呈现、交流等方面的便利性和交互性等,明确这些特性对教学的意义;
2.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局限。
二、能够寻找、获取、生成满足教学需要的资源
1.明确学校中可利用的技术资源;
2.了解所在社区(如电教馆、信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
3.能够通过网络搜索、下载所需要的学科教学资源(如相关法规文件、课件、素材、案例、论文等),并判断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4.通过检索多媒体光盘(如电子百科全书等)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
5.能够有效地使用工具软件(如Word、PowerPoint 等)或专门的备课工具进行备课;
6.在必要时,能够独立地或与技术人员合作,选择利用有关资源合成制作所需要的教学软件。
三、能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到教学中
1.明确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2.明确与各种具体教学目标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以及为此所需要的设备、软件资源和程序准备;
3.明确信息技术应用对教学的组织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4.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了解应如何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
5.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分析、综合、解释、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促进创造性的学习;
6.在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中,适应不同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殊需要;
7.能够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日常教学管理(如学生信息、课程信息等)。
四、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呈现
1.能够选择适用的多媒体软件来表现某种概念、事件、过程或理论;
2.能将多媒体演示与自己的讲解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理解;
3.能够将计算机与录音、录像、光学投影等其它媒体形式适当地结合起来;
4.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和速度呈现信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1.能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适当的探究任务或课题;
2.能选用适当的模拟、建模软件,促进学生对信息的操纵、探索和分析推理;
3.能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活动,利用电子表格等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处理和分析;
4.能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获取与特定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
5.在教学中使用与特定学科相结合的软、硬件工具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如几何画板、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语言实验室设备、MIDI 设备等。
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合作沟通
1.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或学生小组利用文字处理、演示文稿或多媒体工具软件等进行交流汇报;
2.能在协作、讨论活动中发挥促进、引导的作用;
3.能设计适当的主题任务,组织学生通过计算机会议工具(包括BBS、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会议等)进行协作和交流;
4.能组织学生通过制作发布网页来整理和表现合作探究活动的成果。
七、组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活动
1.能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软件进行自学、练习和自测;
2.能组织学生在网上自学一些相关材料,完成部分学习任务;
3.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以外(如在家中)使用技术工具进行学习。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教学评价能力 基本要求: 能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能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完成测验活动;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
具体内容:
一、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
1.能够设计、采用适当的评价标准(量规)来评价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所完成的作业、作品,区分其中所反映出的学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能够收集、记录、利用学生保存下来的过程性产品(包括草稿文档、笔记文档、数据文件、BBS 发言或 email 等)进行过程性评价;
3.能够对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作品进行适当评价,对小组表现及小组成员的贡献作出合理的评定。
二、能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进行教学测评活动
1.能够选择、使用适当的题库系统进行组卷考试;
2.能够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组织实施考试,或让学生进行自测;
3.能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电子表格、数据库等软件工具进行考试成绩的管理、分析; 4.能撰写给学校、学生及家长的测评分析报告。
三、能够对自己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和评价
1.能够准确地判断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2.能够判断所使用的信息技术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3.能够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客观地评价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发现其中的成功和不成功之处;
4.能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第四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终身学习能力 基本要求: 能够借助技术手段与同事、学生家长和更广范围内的社区进行交流、合作;能利用技术资源来促进自己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 具体内容:
一、能利用网络或演示文稿软件等工具与同事、专家进行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
二、利用网络等促进学校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沟通;
三、能通过教育网站了解有关教改信息和教学研究成果;
四、在有适当机会时能够通过远程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终身学习;
五、对新出现的技术资源表现出积极的关注;
六、能认识新出现的技术资源在满足个人生活、终身学习和实际工作需求方面的潜力。
第五部分:信息技术人文、道德和法律问题
基本要求:
了解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能示范、传授与技术使用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习惯;能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使用技术资源;能利用技术资源使全体学生公平受益。
具体内容:
一、能促进学生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
1.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法律、伦理问题,包括版权、隐私以及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安全问题等;
2.能示范、传授与技术使用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习惯。
二、能引导学生健康、安全地使用技术资源
1.懂得设备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如密码的重要性);
2.了解学校中关于技术使用的政策规定,对技术系统、数据和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各种威胁做出合理的反应;
3.能在教学中向学生示范如何安全、负责地使用技术;
4.强化有关的课堂程序和规则,引导学生安全、健康地使用技术;
5.能保护学生的隐私,保障学生资料信息的安全,并教育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隐私。
三、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保证学生公平受益
1.能确定在学校、社会、家庭等环境中影响公平使用技术的因素,并尽力促进学生的公平受益;
2.能利用技术来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适应他们的生理、心理需求,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