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228 2024-03-16 16:26 admin

一、什么是教师的职业倦怠?

3. 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的多样角色在表明教师职业要求的同时,也在实践中对教师构成沉重的角色负担,教师不仅要学会扮演各种角色,还要在各种角色之间轻松切换。

这为教师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这一概念弗罗伊登伯格提出,意思是指人的专业服务处于筋疲力尽状态。对于教师来说,这种职业倦怠都源自于过于复杂的职业角色和过于沉重的角色要求。对产生职业倦怠的教师来说,社会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社会支持的提供者上,校长、同事、家人都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角色。所以,为教师建设良好的工作氛围也有教师群体的一份责任。

二、如何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有职业倦怠,暂时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要想改善大致有以下方式。要么学术上突破,要么随大流;要么在工作之余做自己喜欢的事,要么转行业。

1.学术上突破

能倦怠可能是高级了。看看书,写写东西,从教学实践向教学理论研究进发。目的是正高。可太难了,就如教授头衔般,可遇不可求。而且需要前期的积累,各种关系。难!但至少可以写写东西,整理自己这些年的东西,或是用文章发泄自己某些负面情绪。

2、随大流

评上高级就是可以商量内退了,我们这边有整理档案的,去后勤,有的甚至到私立学校代课,虽然还是教书,但感觉不一样,偷偷摸摸的,很刺激。有的老师天天有酒场,也不错。麻将,追剧的老师。也有常旅游的老师。

3、做自己喜欢的事

比如有老师现在教外语,却喜欢研究数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喜欢,另一方面是为了辅导自己的孩子,发展成了sat的老师,也是不错。换句话说,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钓鱼,象棋,研究历史,网上写小说。兴趣,正向的趣味都可以捡拾起来。

4、退出

有的老师喜欢做生意,就找了做生意的对象,后来干脆就做生意去了。有的老师发现自己坐不住,就考证。当导游,建筑师,医药师。

总之,尽量做好本质工作的同时,转移注意力是不错的选择。或突破变得优秀,或过得舒服,这段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特征?

迟到早退、不认真备课、作业批改不认真、不进行家访、不研读教材、不参加教研活动等等。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1、职业热情、兴趣消失,消极应付工作。

2职业兴趣转移。

3对于教师身心造成影响。下面是应对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因为长期从事单一工作而产生的心理、精神上的消极现象,其出现和存在是必然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同它的现实性和合理性,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才能有效的降低职业倦怠给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积极地动力。下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首先,认可职业倦怠的正常性,积极应对,并同时注意接纳自己、关爱自己。

其实,谁关心自己也不如自己爱自己,应付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关爱自己,保持身心健康。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是自己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

关爱自己应该从注重自己的仪表做起,有人说: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可以不优雅。的确,五官是父母给的,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在发型、穿衣、气质上下功夫,一样可以做个优雅的女人。看到别人欣赏的目光,听到学生的啧啧称赞,相信我们便不会视上班、上课为负担。

其次,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保持身心的舒适和愉悦。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个理念大家都懂,可是每天真要我们拿出一小时锻炼,确实很难。怎么办,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要挤时间。

最后,保持平和心态,克服攀比心理。

五、保育教案教案教师指导评语?

对孩子要有爱心,耐心,工作要仔细认真,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教师职业倦怠名词解释?

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一种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职业倦怠的教师常常具有一些共同的性格特点,如完美主义、目标取向、对自身的要求过高等等。

这些独特的个性品质会影响到教师对于工作和压力的评估和认识,容易引发内心的挫折感,导致职业倦怠甚至心理枯竭。

七、如何正确看待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这是许多行业的一个共性问题,只不过在教师身上更明显一些。

工作的时间越长,职业倦怠就越发严重。特别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多少年来都是千篇一律的工作模式,翻来覆去的几本教材,从来不变的工作环境。这些都让教师对工作失去了新意,磨去了激情,只是为了生计而去例行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

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得不到认可,以及相互比较之下不被重视的心理失衡。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但又无法改变现状,产生了得过且过的想法。

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也影响到了对工作的态度,直接结果就是对工作敷衍了事,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

克服职业倦怠,首先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从书本中重拾自信和激情。其次,多和他人相处,交流,特别是多和学生交流,用年轻人的热情影响感化你。还有就是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和不公的时候,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乐观的心态,以平和的心境看待云卷云舒,花开花落。

八、教师职业倦怠理论依据?

一般是依据马勒斯的理论,把职业倦怠分成去人性化,情感衰竭,低个人成就感三个维度。

九、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表现?

在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活动,认真进行教研教改,在教学工作的表现很出色。但是有很大一部分老师,上课不积极,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学任务,不创新,不进行教研,不亲近学生,一味的单纯的教学,甚至说如果不是为了职称晋升,他连成绩都不在乎,敷衍了事。这样的老师把教学当做工作而已,没有职业感。

十、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解决?

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出来的是,入职初的豪情壮志逐渐消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想法增多,走进课堂的神圣感、使命感荡然无存,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样的精神状态对自己对事业都是十分不利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长期的工作压力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来自各方的压力,让人有喘不过气的感觉。升学指标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校长和家长不停地在念;各种检查评比象潮水般,一波接着一波;公开课、教学论文、课题研究等更是一桩接着一桩,教师整天忙于应付,身心疲惫。

2、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形成职业倦怠的根源。

充满竞争挑战,又不失公平公正的机制,是教师积极工作的助推器。现实中有些学校分重点班和普通班,教学业绩奖励向重点班老师倾斜;评优评先领导抢占名额;职称晋升论资排辈;绩效奖金多劳不多得等不公平现象,让许多老师失去前进的动力,更无付出后的成就感。

3、微薄的工资收入是产生职业倦怠的物质因素。

近些年,教师工资虽然在不断提高,行业排名相对靠前,但与教师付出不成正比,与公务员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教师职业“饿不死,撑不了”的现状,让教师生活平平淡淡,折射到工作上也会产生无所作为、安于现状的心态。

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要从主客观方面着手。

1、主观方面,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在工作中寻求快乐,在成功中获得激情,劳逸结合,经常性的给自己的心灵放假。

2、客观方面,学校要重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和反思评估体系,让教师在愉悦的环境里工作学习,增强教师的获得感、成就感,提高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