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贫困生要在班里公示?
贫困生在学校里确定通过后,为了表示公平公正公开就会在学校公示栏或班级公示栏里公示,目的是让全校师生监督学生的家庭经济是否真的贫困,同时也临督学校对待每个学生是否公平公正。
因为有的学生与公示贫困生的学生是同村甚至是领居,对他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如有不实,会向学校反映。
二、公示后的贫困认定可以改吗?
公示后的贫困认定如有异议,是可以改的。
贫困人口认定前要走的程序,包括“两公示一公告”,指的是通过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及驻村干部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委会上报的初举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及镇政府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期满无满异议后报区(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
对公示后认定的贫困户,如有群众举报等情况,经村委会、乡镇、县(区)扶贫办调查确认了不符合扶贫条件的,经查实无误的,由县(区)扶贫办取消享受扶贫资格。
三、贫困生名单可以在学校公示吗?
在大学申请助学金的名单会被公开。
贫困生在学校里确定通过后,为了表示公平公正公开就会在学校公示栏或班级公示栏里公示,目的是让全校师生监督学生的家庭经济是否真的贫困,同时也临督学校对待每个学生是否公平公正。
参照市民平均消费水平,贫困生的界定标准暂定为:
1、本人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平时生活节俭,完成学业确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2、家庭所在地处边远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或父母下岗无固定经济来源,以及残疾学生、单亲、父母离异(低收入家庭)的学生。
3、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本人虽未主动申请但家庭确实贫困,且有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的学生,可列为贫困生。
除符合以上条件外,还具备以下条件的,如烈士子女、孤儿、父母患有严重疾病或残疾(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特殊困难家庭,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扶助证》、《最低生活保障证》及本人月平均生活费与家庭人均收入在200元以下,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列为特困生。
四、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示吗?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示吗?
肯定要公示。根据国家政策制度相关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要开群众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合不合适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还要进行摸排,收入测算,家庭有几口人,人员的结构是否是因重病纳入,还是受灾纳入。评好之后进行3到8天的公示。
五、为什么贫困补助还要在学校公示?
贫困补助当然要在学校公示啊,目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
因为有的学生是虚假的贫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有同学对这个学生到底是不是真贫困?他们是一目了然的,所以也就没办法造假
如果你公示了学校学生可以举报的,所以要经得起学校的检验
六、班级贫困认定结束后需要公示几天?
一般情况5个工作日,也可设定7天(一周)。
七、企业资助贫困生上大学需要公示吗?
一般不需要,现在学校都比较注重学生隐私。就算公布也会在一定范围内。
八、贫困人口识别“两公示一公告”指的是什么?
贫困人口识别必须做到“两公示一公告”,即:通过农户自愿申请,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形成初选名单,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核实后进行第一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复审,复审结束后在各行政村公告。
九、公示的公示格式?
公示的基本书写格式及内容通常如下:
(一)标题:“公示”或“关于×××的公示”
(二)正文
1、进行公示的原因;
2、事物的基本情况。党员发展公示一般要包括有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入党时间等;
3、公示的起始及截止日期(以工作日计),意见反馈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
4、发布公示的单位名称(加盖公章)及发布时间。
十、公示和公示回执区别?
公示和公示非常大的区别。
所谓公示,它就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事先预告群众周知,用以征询意见、改善工作的一种应用文文体。
回执的本意是向寄件人证明某种邮件已经递到的凭据,由收件人盖章或签字交邮局寄回给寄件人;收据、回条;知邀请所附的填写后寄回寄件人的部分。公式回执是公式结束之后向主管部门报告公示情况的一种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