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至的由来教案大班?
一、活动目的
1、认识我国传统的冬至节,知道冬至的由来,初步了解冬至节的习俗。
2、了解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一个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
4、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生活越来越好,孩子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让他们体验妈妈及家人劳动的辛苦,培养孩子爱家人的情感,教育孩子学会感恩。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包饺子的亲子活动,让幼儿了解饺子的文化,产生包饺子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营造节日的热闹、快乐气氛。
2、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通过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三、活动时间
2022年12月21日(星期二)09:00——11:30
四、活动准备
幼儿园厨房准备饺子馅、包饺子面,厨房以班级为单位分好,等待班级生活老师来领取。
五、活动地点:各班级教室
六、活动流程
1、早上8:40——9:00,家长在教室里签到(老师播放幼儿一日活动图片)。
2、班主任讲话,欢迎各位家长来参加这次的活动。
3、向幼儿介绍说明今天特色活动的内容:包饺子。
4、包饺子前注意事项:
(1)请家长带幼儿去洗手,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卫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儿家长的座位。
(3)家长幼儿教师随着音乐一起包饺子。
(4)场地整理,包完饺子后自由洗手。
5、人员分工
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负责维持班级秩序,指导家长和孩子擀饺子皮、包饺子、活跃班级亲子包饺子气氛。
班级生活老师:负责厨房领取包饺子面团,和指定家委会人员负责把包好的饺子送到厨房。
家委会指定专人:负责拍照、指导、维持秩序。
班级准备:带领小朋友洗手、带好围裙。
6、负责人把集中包好的饺子送进厨房并把煮好的饺子送回班里,生活老师把煮熟的饺子分发到小朋友的餐盘中,请小朋友们品尝自己包的饺子。
7、品尝完毕后,老师组织家长回到班级门口填写表格、按顺序离开幼儿园。班级整理、餐后散步、组织孩子午休。
8、活动总结,找补不足。
各园可根据各地风俗,选择不同的形式,包饺子或者包汤圆等,通过冬至主题活动开展,增加幼儿对冬至这一节气的认知。
二、盐的由来大班教案?
为了让大班的孩子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初步了解盐,提供了盐的科学活动教案给老师们借鉴!
活动目标:
1、乐于实验,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
2、在实验中发现盐溶于水后会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浮力越大。
活动准备:
1.大小芋头块、碗、勺子若干;盐、味精、糖。
2.记录纸、笔。
3.有关死海的故事。死海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师:这是一块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里,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
幼:沉下去
师:那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是使它不沉下去,浮在水面上吗?
幼儿讨论,说各自的办法。
2、教师演示实验。
出示两只杯子,一杯装满自来水,一杯装满盐水。
师:我把芋头放在两个杯子里,小朋友观察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事情发生呢?
自来水杯里的芋头沉了下去,盐水杯里的芋头浮了起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杯子里的芋头会浮起来吗?
幼儿摇头。
二.小组合作,操作实验:盐能使芋头块浮起来。
1、说明实验规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盐,糖还有味精,这三种东西有一种可以使芋头浮起来,请你们来做小科学家,小组合作来做实验,先把碗里的盐,糖还有味精分别舀进三个杯子中,用筷子搅拌到他们完全溶解后,再放入芋头块,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会发生呢?然后把你观察到的现象用喜欢的图画或者符号纪录在这张表格上。
2、幼儿进行实验,师巡视,发现问题,即使纠正。
3、汇总
师:刚才你们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
让幼儿抒发自己的意见。
师小结:从刚才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样多的糖、味精和盐,但糖和味精都没能使芋头块浮起来;只有盐溶解在水中让芋头块浮起来了。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盐能让芋头浮起来吗?
师生共同小结:只有当盐达到一定浓度后芋头才能浮起来,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经验拓展:死海的故事
有关“死海”的介绍。
师:刚才我们从实验中知道:盐溶解在水中后能增加水的浮力,盐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看这幅画:这是大海,我们都知道海水里有盐,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动不动会怎么样?而这片海名叫死海,听说过没有?你们知道死海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吗?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动不动,它也能让你漂浮在海面上,还能浮在海面上看书看报呢,真神奇。为什么死海能让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幼儿各自抒发看法。
师小结: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盐,它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大班社会丰收的季节教案?
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
丰收的季节是幼儿们了解和探索自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个教案,幼儿们可以了解到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学习到收获的喜悦和感恩的情感。
这个教案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通过讲解、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幼儿们介绍农作物生长的过程和特点;2.带领幼儿们参观果园和农田,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收获的喜悦;3.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方式,让幼儿们参与到创作中来,表达对丰收的庆祝;4.开展分享活动,让幼儿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收获。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农业劳动的重要性,还可以学习到收获的喜悦和感恩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大班科学布的由来教案?
【设计意图】
初夏雨水多,阳光烈,伞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物品,他们通常对伞都很感兴趣。借此机会,可以让孩子了解伞面是利用不吸水的布制成的,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布的吸水性,从而理解伞面的制作道理。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通过实验检验自己或别人的假设。【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感知不同布的吸水性不同。
2、发展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生活现象的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各种质地的布块若干(棉布、纱布、绒布、尼龙布、麻布、塑料布等)及眼药水瓶若干。
2、挂图。
【活动过程】
1、幼儿猜猜:换别的布做伞面,行不行?
2、幼儿分组观察各种布的区别。引导幼儿用眼睛看(颜色),用手摸一摸(厚薄、软硬、粗细),使劲拉一拉,听听它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幼儿说一说自己都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教师用棉布实验,将水滴在上面。
(1)操作之前请幼儿猜猜:水滴上去后会怎样?有没有变化?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将水滴上去之后,请幼儿观察,用语言总结变化。(如:水透进布里去了;布把水吸进去了;有水的地方变湿了等。)
4、请幼儿猜想一下,如果用眼药水瓶滴水在其他布的表面上,会发生什么变化。有能力的幼儿可以说一说判断的根据。
5、幼儿分组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协助、指导。
将水滴在不同布的表面,看看水滴在不同材料的表面是如何改变的。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还是散开;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渗透进去。如果能渗透,比较一下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快,在哪种材料上渗透得慢。再多滴几滴试一试。滴完水后,可以用手在材料上摸一摸,压一压,比较不同材料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幼儿交流自己操作时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
6、讨论:哪一种材料吸水性好?哪一种材料吸水性较差?按其吸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一下。选出吸水性最好的和最差的材料,比较它们在外观形态、软硬程度和表面的触感上有什么不同。
五、大班社会《小丑鱼》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了解不同海洋生物保护自己的不同方式并对海洋生物自我保护方式产生产生兴趣.
2、喜欢欣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文字的美,能看图讲述故事片段,乐意与同伴表演故事。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动物世界”
2、PPT
三、活动过程:
1、引入部分:图片感知,认识小丑鱼和他的朋友.
逐一出示小丑鱼图片,提问1:你们认识它吗?
逐一出示章鱼、比目鱼、小小鱼、丽鱼图片,提问2:这些又是谁呢?
提问3:如果碰到危险,它们会怎么做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1)完整欣赏故事flash
提问1:小丑鱼为什么要去拜访它的朋友?
提问2:小丑鱼找了哪些朋友,当它的朋友遇到敌人时怎么保护自己的?
提问3:小丑鱼当自己遇到危险时是怎么保护自己的?
2)再次倾听故事录音,幼儿人手一本动物世界小丑鱼, 幼儿边听故事边看图书
提问1:除了故事中的海洋生物有自我保护的方式,你还知道哪些海洋生物有自我保护本领吗?
3、结束部分
1)角色表演:幼儿分角色表演,老师念旁白。
六、大班社会漂亮小绝招教案?
1、知道通过手的不同动作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初步学习用手语关爱聋哑人,感知聋哑人的非言语交往和表达方式。
2、在活动中了解残疾人,增强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七、大班语言母亲节的由来教案?
教案:大班语言 - 母亲节的由来
学习目标:
了解母亲节的由来和意义。
培养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简单讲述母亲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
图片或图表展示母亲节相关的信息。
母亲节的相关歌曲或诗歌。
教学过程:
导入 (5分钟)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他们知道什么是母亲节。鼓励学生分享关于母亲节的一些经历或观点。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关于母亲节的由来和它的意义。”
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10分钟)
准备图片或图表,展示母亲节的由来。解释母亲节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和罗马,并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庆祝方式。
向学生简单介绍美国的母亲节起源于19世纪,由安娜·贺斯特发起,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意。
讨论母亲节的意义 (10分钟)
与学生讨论母亲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母亲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她们的关爱和牺牲。
鼓励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画画分享。
创意活动 (15分钟)
学生可用彩纸、贴纸或其他材料制作一张感谢卡片或手工礼物,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给学生一些创意的建议,例如“我爱你妈妈”或“谢谢妈妈”的字样。
结束活动 (5分钟)
放一首母亲节的歌曲或诗歌,让学生一起欣赏并跟着唱。
鼓励学生在母亲节时向妈妈表达感激之情。
扩展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关于自己妈妈的小短文。
为妈妈准备一场小表演,可以是歌唱或舞蹈来表达对妈妈的爱。
学生自己设计一份母亲节的传单或海报,邀请其他同学加入他们的庆祝活动。
评估方式: 观察学生对于母亲节由来和意义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创意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成果。可以通过口头表达、手工制作以及对学生的讨论参与度来评估。
八、大班社会别人的东西不乱动教案?
您好,【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到“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理解“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的不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理解“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内涵。
【教学准备】
1.图片: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图片;
2.教具:小组讨论板、小纸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分辨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2.教师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物品是私人物品?哪些是公共物品?”
3.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解释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私人物品。
二、讲解(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它的重要性。
2.教师讲解“私人物品”的概念,告诉学生私人物品属于他人的财物,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私人物品。
3.教师讲解“公共物品”的概念,告诉学生公共物品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们应该爱护公共物品。
三、实践(30分钟)
1.教师用小组讨论板让学生分组,让学生就“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这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
2.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经验,也可以提出问题和疑惑。
3.讨论结束后,学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把自己的小纸条贴在班级的“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主题板上。
四、总结(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重点掌握“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内涵和私人物品、公共物品的概念。
2.教师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原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尊重他人,不乱动他人的东西”的重要性,并能够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不同。通过小组讨论和写小纸条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但是,在实践环节中,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的讨论更加深入和有针对性。
九、大班社会活动夏至的由来?
是因为夏至是中国24节气中的一个,也是夏季的开始。在古代,人们会在夏至这一天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太阳神、吃饺子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庆祝活动逐渐演变为了现代的夏至节。大班社会活动夏至则是在这一节日举办的一种传统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丰富人们的生活。
十、大班社会,地球怎么哭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地球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及危害。
2、激发幼儿自觉地爱护地球,爱护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情感。 3、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地球怎么哭了》; 2、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污染现象。 【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