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是什么意思

252 2023-06-30 16:22 admin

一、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是什么意思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概念不同,所包含的意思也不相同。公开遴选是指上级从下级中选择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公务员,是公务员转任。而公开选调是指用考试的方式,对有编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选调,是属于公务员招考,

二、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专题网站

(一)公开遴选

1.报名范围:

(1)省级及以下机关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

(2)省级及以下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中已进行参照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工作人员。

中央机关设在地方的单位(包括垂直管理单位、派出单位等)符合条件的也可报名。

2.报名人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

(2)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经历。

除选调生外,应符合在本级机关工作的最低年限要求;没有规定的,须在本级机关工作2年以上。

上述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市(地、州、盟)、县(市、区、旗)、乡镇(街道)党政机关、行政村(城市社区)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央级事业单位,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或省区市直属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央管理的金融企业、企业总部机关,不在此列)工作的经历。军队转业干部在军队团和相当团及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3)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及以上等次。

(4)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和任职条件。报考副处长职位,须现任县处级副职领导职务或具有3年以上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工作经历的乡科级正职领导职务;报考一级调研员及以下职级职位,须现任相同层次的职务职级。

除公开遴选职位对年龄有特殊要求外,报考一级、二级调研员职位的,年龄在43周岁以下(1976年11月以后出生);报考副处长或三级、四级调研员职位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9年11月以后出生);报考一级主任科员及以下职级职位的,年龄在35周岁以下(1984年11月以后出生),其中,报考专门面向选调生职位,现为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或三级、四级主任科员的,年龄在32周岁以下(1987年11月以后出生),现为一级、二级科员的,年龄在29周岁以下(1990年11月以后出生)。

(5)具有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相关工作经历。

(6)所在机关层级符合公开遴选职位要求。

(7)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8)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9)符合公开遴选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工作经历年限、任职经历年限和年龄的计算时间截至2020年11月,现任职务职级以报名前的任职为准。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

(1)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2)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3)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4)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定向单位工作未满服务年限或对转任有其他限制性规定的。

(6)尚在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任职试用期或者提拔担任领导职务未满1年的。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公开选调

1.报名范围:

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报名人员除应当具备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务员调任规定要求的资格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下列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现任中央企业总部工作部门下设处室负责同志或企业总部及下属单位相当职务层次人员;现任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企业工作部门(处室)或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及相当职务层次人员;现任市(地、州、盟)属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当职务层次人员;在中央企业地方下属单位工作的,比照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市(地、州、盟)属企业现任相当职务层次人员;以及在上述国有企业工作,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工作人员,须在五级、六级职员岗位,其中报考一级、二级调研员职位的,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须在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属及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市(地、州、盟)直属事业单位副高级岗位2年以上或正高级岗位。

(2)具有公开选调职位要求的相关工作经历。

(3)除公开选调职位对年龄有特殊要求外,报考一级、二级调研员职位的,年龄在43周岁以下(1976年11月以后出生);报考三级、四级调研员职位的,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79年11月以后出生)。

(4)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5)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公开选调职务职级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6)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7)符合公开选调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工作经历年限、任职经历年限和年龄的计算时间截至2020年11月,现任职务以报名前的任职为准。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选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5)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6)受到诫勉、组织处理或者党纪政务处分等影响期未满或者期满影响使用的。

(7)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8)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岗位

选调生和遴选中选调生更有前途

公务员报考遴选公务员必须在原单位达到一定年限,并且报考前要和原单位脱离人事关系,考不上就完了;选调生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原单位同意报考并且达到报考条件就可以报考。总的来说,选调生提拔速度比公务员快得多。

四、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2023

一、选调范围和数量

  面向2023年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优秀毕业生,分两批开展选调工作,共计划选调1630名。

  第一批,面向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6所高校毕业生实施定向选调。

  第二批,面向国内外部分高校及相关专业(见附件)毕业生实施定向选调;面向全国普通高校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海外高校毕业生实施常规选调。

  二、选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无国(境)外永久居留权。

  (二)政治素质好,有为国家、人民、社会奉献的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道德品行好,遵纪守法,作风踏实,组织纪律观念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三)截至2022年11月底前,年满18周岁,其中,大学本科生2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30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35周岁以下。大学学制为5年及以上的,以学制4年为基数,学制每增加1年相应放宽1岁。

  本科生、研究生取得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按规定学制如期取得(博士研究生应在2023年底前取得)。

  (四)定向选调范围的高校毕业生要求在校期间品学兼优,综合表现比较突出,中共党员、主要学生干部、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综合性荣誉称号的优先选调。

  常规选调范围的高校毕业生须是学生干部中的中共党员。

  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职位要求中共党员的,已列为党员发展对象且录用报到前能被发展为预备党员的可以报考。

  担任学生干部时间:须连续半年以上,或报考时已担任学生干部且录用报到前能达到半年以上。

  (五)具备选调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六)委托培养、在职培养和定向培养的高校毕业生,不列入选调范围;独立学院不列入定向选调范围。

  (七)身心健康,符合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九)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能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违纪违法或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机关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3、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4、被开除公职的;

  5、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

  6、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7、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

  8、预备党员由于个人原因延长预备期的;

  9、已被国家和地方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录(聘)用为正式工作人员的;

  10、在校期间受过院系级以上单位处分的;

  11、在校期间有学术造假等不良行为的;

  12、现役军人;

  13、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

  (十)报考者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的公务员(参公人员)所在的同一招录机关或用人单位,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公务回避情形的机关(单位)或相应职位。

五、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职位表

遴选需要的条件有:大专以上学历,年满18周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品行端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和2年以上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近3年年度考核均为称职及以上。”

资格条件

(一)具有公务员身份且在行政编制、公务员岗位;

(二)政治素质良好,品行端正;

(三)勤奋敬业,工作能力强;

(四)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公务员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等次;

(六)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七)符合拟遴选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参加公开遴选:尚在试用期内的;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或者涉嫌犯罪,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其他情形。

六、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网站

指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 遴选是公务员队伍内部竞争性转任和选拔,是公务员队伍中“二次择优”的制度创新,建立起纵向跨机关层级、横向跨部门(系统)的交错式选人用人渠道,对实现中央机关公务员队伍中的领导来自基层、干部出于基层,优化公务员队伍的结构有重要作用。 从干部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遴选分为中央遴选和地方遴选,分别在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考试。考试内容一般有笔试和面试,偶尔还有加试。

七、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是国考吗

区别一:调任方向不同

公务员遴选是在机关单位单位内部的人员流动形式,即从一个机关单位到另一个机关单位。而公开选调,主要是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调入机关单位,即可以是从非机关到机关,也可以是机关到机关。

区别二:职级变动不同

公务员遴选是上级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公务员,遴选考试的人群只能是体制内的公务员参加,但是这种考试考上的公务员,只是职位变化,级别是不变的,属于平调。而且多数岗位只针对非领导岗位,仅仅是工作职位的变动,从下级单位到上级单位。而公开选调多数情况之下是可以通过考试获得职位上的晋升的,理论上属于升迁,是一种选拔领导干部的考试。

区别三:参考人员资格不同

公务员遴选考试面向人群包含两方面。一种是针对已经具有公务员登记备案的在编在岗公务员,包括考核合格的选调生;第二种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即参公人员。其他人员通常不允许报名遴选考试。而公开选调对于参考人员的资质要求要宽松的多。通常情况之下,大多数在编在岗公务员,以及选调生一般具备参加公开选调的资格,除了部分定向选调之外。而且3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从事公务的在编在岗人员,只要符合报名所需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等条件,也可以参加公开选调考试。

一、什么是遴选

公开遴选,通常是指党群机关、政府部门根据《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已经具备公务员身份和公务员相关资历的人员中选出符合本组织或部门要求的部门工作人员,是党政部门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什么是选调

公开选调,又称公务员选调或选调公务员,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执行依据主要根据《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

八、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有遴选、选调考试,只不过并没有形成大批量、大范围的规模。事业单位没有规范化统一化的遴选考试,大部分都是由单位自行组织,临时在当地政府部门和政府网页进行相关的公示公告。因此事业单位人员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需要主动关注多方面多地区的事业单位遴选公告。

遴选是一种可以跨政府层级、跨工作部门系统、跨地区的竞争性选拔。全国各级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中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遴选考试,而且可以跨越自己的工作部门系统报考其他工作部门系统。这样面向五湖四海选拔人才,符合“结构优先、兼顾素质”的人才选用要求,可以说遴选就是择优的过程。

根据《公务员公开遴选办法(试行)》,所谓公开遴选,是“市(地)级以上机关从下级机关公开择优选拔任用内设机构公务员。”公开遴选是公务员转任方式之一。而中央机关公开遴选的对象主要是省级及以下机关中已进行公务员登记备案且在编在岗的公务员。

公开遴选是上级机关面向下级机关选拔优秀公务员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树立重视基层导向的有益实践,是从公务员队伍结构上保持领导机关和基层密切联系的重要举措。

九、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公开选调公务员是什么

公开遴选就是只要符合公告要求的都可以进行公平竞争应聘上岗。

1、发起机构不同

公务员考试发起机构是国家:中组部和人事部,地方:省、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厅,各用人单位上报岗位需求 ;事业单位考试发起机构是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

2、报名方式不同

公务员考试是网络报名,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 。

3、举办的统一性不同

公务员考试国家每年一次,各省、市一般每年一招考1次,有的2次,个别单位如警察招考可能单独举办;事业单位考试尚无全国招考,多为全省市和县级统一招考,一般是各个单位单独发公告招考 。

4、笔试考试科目不同

公务员考试笔试北京市和国家均只考行测、申论,个别省有公共基础和专业课,警察加心理测验和体能测试 ;事业单位考试一般考行测(多数包含公共基础)、申论,或行测、公共基础。